吕桐军:培养有气质的朝阳学子
视频 | 吕桐军:培养有气质的朝阳学子

吕桐军:培养有气质的朝阳学子

25年坚守信念,结缘“梧桐”精神

吕桐军校长从1992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25年间先后担任过担任过语文老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多个不同的角色。当谈及在从教师到校长的岗位转变中有哪些令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时,吕校长说“一路过来,我自己内心始终有一种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每个孩子灿烂的人生打实基础。担任校长以后,这种信念越来越坚定、强烈,感觉责任也更加重大。我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修身养正,做一个气质的朝阳学子。所以这么多年来坚守在教育的不同岗位上,不仅仅是因为我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更主要的还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吕校长深知成就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使命。他说“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执着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这样一种职业幸福。所以在生活当中我非常喜欢梧桐树,因为梧桐树被人们誉为智慧树,它有一种精神叫‘守独梧桐',这种精神或许就跟我这些年来的坚守是相同的。”

要培养有气质的朝阳学子

吕校长认为应该培养有气质的学生,他说“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气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第一包含正气,也就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纯正的品性,第二个基本特点是大气,与人交往宽容,能够尊重,能够体谅和帮助对方,第三个基本特征是灵气,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会学习,活学、会学、善学,充满智慧。

为了培养“正气、大气、灵气”这样的学生,桐庐实验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吕桐君校长详细的介绍道,“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阅读能为孩子灿烂的人生添彩,课程为孩子灿烂的人生助力,习惯为孩子灿烂的人生奠基。如何来营造学校浓厚的氛围,如何让学校的课程更丰富,更有选择性,如何更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让好习惯陪伴孩子成长,这也是我最用心思考和探索的三项学校的工作。所以近年来,我在学校里大力提倡并推行‘四个一百'阅读行动,还有‘人人有喜欢的社团课’,‘人人争做朝阳学子’这三项育人行动。‘四个一百’阅读行动是指我们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小学的六年里,能够诵读一百篇小古文,能够背诵一百首古诗,积累一百句国学经典,阅读一百本经典的儿童读物。“人人有喜欢的社团课”是指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以满足我们学校每个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潜能发掘的需要。”

至于 “朝阳学子”名称的由来吕校长解释说“因为我们桐庐县实验小学前身是1905年清光绪年间的朝阳书院,我们想要培养的“朝阳学子”具有五个核心素养,这五个核心素养分别是阳光、睿智、大气、孝道、可人。我们觉得有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孩子就是我们讲的有气质的孩子,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朝阳学子”。

不仅学生“减负”,老师家长也要“减负”

对于社会上喊了很多年的减负,吕校长有自己的看法“‘减负’在我的理解里不仅仅包括学生“减负”,它里面也包含了老师“减负”,家长“减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负担,所以学生“减负”目前来说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个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当然是必须进行这个“减负”。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所以“减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那么作为我们学校要做好系统工作,必须要实现量和质的统一,这个“量”的统一是什么呢?我们学校在管理学生课业负担的量上主要实施了课业总量控制,第二是作业网上公示,第三是定期电话回访,还有每周的无作业日等等有效的一些举措,那么我们在学生课业负担“质”的管理上,着重是增强课业的趣味性、多样性、选择性、有效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上面进行大量探索,不断的优化。因此,真正要做到学生课业“量”的控制和“质”的提升,其实对我们老师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以外学校将语文教学、课程建设和学生活动全面进行整合。这样做不仅达到“减负”的目的,同时也能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气质的效果。”

农村教师水平提高,城乡教育资源日趋均衡

目前桐庐实验小学在校生城乡比例是七比十,吕校长认为这样的比例是合理的,他说,“这个数据的影响主要还是现在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对生源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到县城来买房。近年来在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上我们桐庐县成效明显,很多农村学校在办学的硬条件上超过了我们县城学校,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和生源上。近年来我们桐庐县在实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名优教师下乡支教,还有新教师先在县城里工作三年,再下乡工作等一系列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后,较快的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的师资水平,我们县里义务教育学校五年前就实行了阳光招生和零择校的制度,所以这也有效的控制了农村学校生源外流。当然,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上,今后再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方面还可以做一些探索,做的更好。”

小学教育重要的就是养成教育

不论是对于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小学阶段都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这一点吕校长说,“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指向学校教育对学生培养的问题,特别是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教育是最关键的基础,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实施儿童教育,从小培养学校学生心智模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的求知欲,唤醒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所以当下教育我们更需要向陶行知学习,陶先生六个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的意识,提高每个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易经》当中有这样一句,“蒙以养正圣功也”,他的意思就是说,从小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纯正的品性,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所以我认为小学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好习惯陪伴孩子成长。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也说过,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所以小学教育也是为一个人的健全的人格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修身养正,教育的口号是全面修身,人格养正。

  • “一路过来,我自己内心始终有一种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每个孩子灿烂的人生打实基础。”

  • “我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修身养正,做一个气质的朝阳学子。所以这么多年来坚守在教育的不同岗位上,不仅仅是因为我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更主要的还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执着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这样一种职业幸福。所以在生活当中我非常喜欢梧桐树,因为梧桐树被人们誉为智慧树,它有一种精神叫‘守独梧桐',这种精神或许就跟我这些年来的坚守是相同的。”

  • “我们想要培养的“朝阳学子”具有五个核心素养,这五个核心素养分别是阳光、睿智、大气、孝道、可人。我们觉得有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孩子就是我们讲的有气质的孩子,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朝阳学子’。”

吕桐军:教育没有捷径 唯有“把整个心灵贡献给孩子”

新华网杭州7月7日电(黄浩博)浙江省桐庐县实验小学校长吕桐军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县城小学的校长,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始终面带微笑,给人质朴、热情而又不失文雅的印象。

吕校长是为了这次采访专门从桐庐赶过来的。这位已经有25年从教经验的校长,从未忘记当初的梦想,通过日常教学点滴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和桐庐结下不解之缘 亲身实践“梧桐”精神

 

桐庐县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是一所百年老校。吕桐军是桐庐实验小学的校长,名字中也有一个“桐”字,自从踏入这所学校,他感觉自己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吕校长深知成就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使命。他说,“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执着的在追求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的这样一种职业幸福。所以在生活当中我非常喜欢梧桐树,因为梧桐树被人们誉为智慧树,它有一种精神叫‘守独悟同',这种精神或许就跟我这些年来的坚守是相通的。”

  

数十年如一日,他坚持着“促进学生全面加个性成长,为每个孩子灿烂的人生打实基础”的教育信念,带领桐庐实验小学不断前行。

小学教育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和纯正品性

小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吕校长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我们需要向陶行知学习,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提高每个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纯正的品性,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

吕校长认为应该培养有气质的学生。这个气质,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是正气,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纯正的品性;第二是大气,与人交往能够学会宽容和尊重,能够体谅和帮助对方;第三个是灵气,让学生会学习,活学、会学、善学,充满智慧。他表示,桐庐实验小学在培养学生时,就以这三个气质为标准。

教育没有捷径 要“把整个心灵贡献给孩子”

在吕校长的教育理念中,老师和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很重要。老师和家长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

他表示,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努力“发现孩子”,只有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他们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才能找准引导孩子学习的方向;

老师和家长同时应该学会“走进孩子”,“走进”是教育的开始,只有逐步走进孩子的认知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才能有效的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的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老师和家长还要全面自我提升,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提升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面专业素养的提升,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娱乐、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只有老师和家长涉猎广泛,才能够和孩子更好地沟通交流,才能够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喜爱。从而实现老师,家长,孩子的共同成长。

吕校长说,教育没有捷径,唯有“把整个心灵贡献给孩子”。(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华访谈室 | 新华网浙江频道 |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

联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