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灶华:教育质量高不高 要看老师水平好不好
视频 | 姚灶华:教育质量高不高 要看老师水平好不好

姚灶华:教育质量高不高 要看老师水平好不好

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跟随改革步伐

姚灶华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多年,从教育一线到教育管理最后再回到教育一线,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管理经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当教师的水平全面提升时,学校和学生就会取得进步。

就像立德树人主要靠教师落实一样,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水准,所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是重要的工作。

“只有有水平的老师,他才能够追随改革的步伐,他的课也会越上越好。而对于那些不学习,也没有什么水平,不长进的老师来说,他可能改来改去还是原样。就是每天上同样的课,每天走进同样的课堂,他没什么变化,他的课堂也就没什么变化。”姚灶华说。

推陈出新,从制度管理到名誉管理

担任石镜小学校长职务之处,姚灶华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慢慢地制定修改学校的制度

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上姚灶华严谨的工作态度,管理渐渐取得成果,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产生很多成果,学校秩序越来越规范,石镜小学甚至入选一百所素质教育典型学校。

“后来我发觉这个管理还不是我希望的管理,不是我需要的管理,因为随着管理越来越严重,老师们也觉得厌倦了,所以我跟老师的那种好的感情也没有了,老师见着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所以这个不是我需要的,所以我必须要改。”姚灶华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灶华被调入教研室,分管全市的教科研,他借此机会研究其它学校的管理方式,积累经验。

一年后重新回到教育一线,进入城西小学,姚灶华发现优秀的教师无论管理者在不在都会认真完成工作。联想到西方的绅士文化,他明白了这是名誉心理起作用。名誉管理这个概念便随之提出,姚灶华也开始按照这个新的思想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前置思考,理而不管

姚灶华在“管”和“理”之间选择了后者,将事情想到前面,把要做的工作提前整理一遍。在他的影响下教师也懂得了前置思考,他们就能把一个星期的工作整理得很顺畅,包括自己的事情和学校要求完成的任务。教师各司其职,工作进行地井井有条,不需要学校管理者监督,也不会让双方的产生距离感

此外,城西小学除去了学期中间不需要的会议,只需开两次全体教师会议,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平时教师在校事务繁忙但不感觉劳累,学校的效率得到不小的提升。

减轻教师的在校压力

“管理层跟员工带来很多的管理时,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且有些不光是压力,还带来了恐惧,有人对教师的心理疾患、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老师可能是有恐慌。”姚灶华说。

名誉管理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改变了教师在学校生存的环境,创造一个相对较宽松民主的环境。没有工作检查和考核,自由的空间增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因为教师的脑海中有“名誉”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强加的压力,也能自觉地提升工作水平。

另外城西小学学校管理层不会限制教师思考,相反学校会帮助推广出色且拥有可行性的想法,使人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

有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教师可以将多出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创新又不断地促进他们成长,所以城西小学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有创新想法和能力的骨干教师。

  • “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当教师的水平全面提升时,学校和学生就会取得进步。”

  • “就像立德树人主要靠教师落实一样,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水准,所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是重要的工作。”

  • “只有有水平的老师,他才能够追随改革的步伐,他的课也会越上越好。”

  • “管理层跟员工带来很多的管理时,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且有些不光是压力,还带来了恐惧,有人对教师的心理疾患、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老师可能是有恐慌。”

姚灶华:名誉管理激发师生主动性

新华网杭州7月7日电(姜天悦)从教育一线到教研室,又回到学校,将一所小学扶持到一个教育集团,二十年间,这位校长研究出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并获得良好成效。

这套独特管理理念影响下的学校,不检查,不考核,不批评,教师管理机制宽松,教育氛围自由,反而激发出教师更大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培养出一批批懂得自我管理和互助互爱的优秀学子。

他不是别人,正是临安市晨曦小学校长姚灶华。他那套特别的管理模式叫做“名誉管理”。

创造力不靠管而靠激发

 

“无论校长在不在,优秀老师都会认真工作,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姚灶华如是说。在他看来,教师本身就是被严格监督的群体,被家长和学生无数双眼睛关注,没有必要实行非常严格的管理方式。

姚灶华认为,对待教师,应当全程激励,慎用批评。让校长成为发现者,不断寻找教师身上的可圈可点之处。这是对教师的认可,更能激励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去寻求变革,创造更好的管理方式。

  

有一位令姚灶华印象深刻的周老师,为了使一年级一个班40多人排好队伍,发明了一套口令。他让前排一个学生喊“立正”口令,后排同学齐喊“向前看”,大约三五句话就能较快地整顿好队伍。她创造的这套口令,让原本需要两三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排队规范,缩短到一个星期就解决。

与之类似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还有许多,为此学校编写了一本《晨曦经验》,将那些不能写成论文或参与评奖、却对学生管理和教育有实际价值的经验收集起来,在校园广泛推广,形成一种接力。

名誉管理:给老师充分的自由

名誉由内心产生。姚灶华说:“只有真正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是个好老师、可以完成任务、获得别人尊重,才会有很好的名誉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他提出“淡化检查,底线管理”的管理原则。

姚灶华自豪地说,他在学校管理中做到三个“不”:一是不检查,二是不考核,三是不批评。教师如何备课、教室如何布置、非上课时间如何安排,学校统统不会过问,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主体,而非受制于人,在保障安全和整体秩序的底线上最大程度上地发挥教师主动性、创造性。

这种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唤起了教师的名誉感,让他们产生“为自己而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姚灶华历数多位取得出色成绩的老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梅晨霞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为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还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和临安市首届名师。

名誉教育:让学生自主管理、互助互爱

学校对老师实行名誉管理,对学生则是名誉教育。

在姚灶华看来,名誉能够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而这些规范恰恰也是德育的内容。名誉能让学生们内生一种自我管理的想法,让德育成果真正内化于心。

他将名誉教育归纳为“四个面子”,即:让学生懂面子,给学生留面子,帮学生长面子,促学生管面子。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意识名誉的重要性,教师私下开展批评教育维护学生形象,开设拓展课程提高学生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姚灶华说,让学生理解名誉、重视名誉,他们就会努力管理自己、控制自己。学校里有一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值得表扬的优秀学生。此外,每周一中午还开设名誉评价课,让班里的同学互相表扬,鼓励大家互相欣赏。从最初“他团结同学”的抽象概念到后来“和没有带伞的同学共同撑一把伞回家”的具体情境,同学们在互相欣赏中慢慢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互助氛围不断加深。(完)

杭州市教育局 | 新华访谈室 | 新华网浙江频道 |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

联合出品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