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天

学诗计划|《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诗计划——题西林壁   来自新华网

古往今来,奇山异水总能让文人雅士们诗兴大发。他们陶醉于自然之瑰丽壮阔,挥毫泼墨,留下了传颂千古的佳句名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极富理趣又意蕴无穷。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先生博通三教,虽然以儒家思想作为安身立命之基,但他于佛教义理亦研讨甚深。来到西林寺,看着庐山,他似乎若有所悟,就挥毫在墙壁上写下这首诗。

一二句是说,横着看庐山,它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侧着看庐山,它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远看近看,它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写到这里,苏轼其实已经暗暗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长阿含经》里有盲人摸象的故事,此时此刻,在“庐山”面前,谁敢说自己不是盲人?

紧接而下,第三句便不觉得匪夷所思。“庐山真面目”的确是不容易“识”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把握真实的方法不对?是我们缺乏把握真实的能动性?都不是。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着了相,我们把横岭侧峰当成了庐山的真实,所以才会困惑于面目的不同。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此,我们沉浸在对“相”的认识中,就如同身在庐山深处,是永远不能看清庐山真面的。只有扫一切相,破一切执,才能够把握真理。

诗宝

诗君好,诗题中的“西林”是什么地方啊?

诗君

“西林”即西林寺。它坐落于庐山北麓,为庐山北山第一寺。

诗宝

“不识庐山真面目”有什么引申含义吗?

诗君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庐山真面目”现在是一个成语,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诗宝

明白啦,多谢诗君赐教!

  • 大师姐:
    作词一首。

    摸鱼儿·梅怨

    数枝春、折来新供,嫣红娇蕊轻缀。金瓶玉液殷勤护,怎似苑槛芳卉,瑶雪佩。怜弱质,萤窗灯落愁无寐。如今憔悴,纵妙手丹青,调朱研墨,肠断怎堪绘?

    南园忆,波影幽香暗醉,傲霜冲雪出类。姚黄魏紫天香色,输取冰姿仙袂。无由累。君不见、朱颜玉骨因添泪,凭人折坠。宁老去枝头,伤心还怕,瓶里案前碎。

  • 龚师兄:
    作诗一首。

    金庸人物之扫地僧

    远别江湖血雨腥,

    藏经阁里岁长青。

    佛心不为恩仇累,

    说与迷途妄客听。

  • 兰师兄:
    作诗一首。

    回文诗

    空山夜雨送松风,

    雨送松风江月浓。

    浓月江风松送雨,

    风松送雨夜山空。

宿西林寺

白居易


木落天晴山翠开,

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

一宿西林便却回。

西林寺

刘克庄


将谓如庐阜,因迂数里行。

问俱无古迹,来等慕虚名。

借榻眠难熟,逢碑眼暂明。

残僧逃似鼠,难结社中盟。


笑风雪

酿成时风


风舞长歌霜作花,

长途漫远时有崖。

山青水淌鸟蝶语,

冰凝雾弥松洗茶。

脸庞可红发可白,

双眉亦可染尘华。

此去应有妖魔怪,

诗书足可伴生涯。


晓山读雪

望之崂山


遥夜敷陈无一字,

空将锦素付寒烟。

野夫何惜胸中墨,

天地麾披万丈宣。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