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天

学诗计划|《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学诗计划——元日   来自新华网

春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春节除了喜庆的氛围,还有很多习俗。

今天学习王安石的《元日》,讲的就是宋朝人民过春节的习俗:在爆竹声中除去旧岁,在和暖春风中畅饮屠苏酒,在初升的太阳下换上新的桃符。浓浓的节庆气氛,流传千年还能感受得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为王安石初次拜相、始行新政时所作,是一首“主旋律”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抒发了变法革新的豪情,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全诗四句,写到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节习俗,自然流畅,无堆砌之病。

第一句写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是用火烧竹,竹子炸裂发出巨声,用来驱除山鬼和瘟神,故称“爆竹”。火药发明后,出现用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制成的“爆仗”,后来又改为用纸包裹火药。到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节庆日燃放鞭炮爆竹的习俗,历千百年,至今未断。一岁除,指旧的一年过去了。除,逝去。起句斩截明快,气势不凡,成为描写春节的名句。

第二句写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相传为汉末名医华佗首创的药酒,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浸泡,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的功效。正月初一饮用屠苏酒,也是古老的习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春风送暖之际,饮用益气温阳的屠苏酒,预示阳气回复,万象更新。

第三、四两句,写春节更换桃符的习俗。桃木又称“鬼怖木”,被认为有镇鬼辟邪之功效。古人用两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于门首。到五代时期,出现除夕在桃符上题写对仗句子的做法,这就是春联的起源。

现存第一幅春联句子,是五代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除夕孟昶(也有说是学士辛寅逊)题写的。但春联的普及并取代桃符,是明代的事。宋代春节,民间仍然流行更换桃符,而题写在桃符上的文字,从史料上看仅有零星可以明确为对联,更多的还是诗句。宋人诗中提到桃符的很多,如:“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赵庚夫《除夕即事诗》),“桃符自写新翻句”(朱淑真《除夜》), “懒将诗句上桃符”( 陆文圭《丁卯新正纪怀四首》),“起写桃符觅诗句”(舒岳祥《守岁行》),等等。

三、四两句是说,千家万户迎着温暖光明的晓日,纷纷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一派欢快喜庆的节日气氛,寓示着政治变革带来的新气象。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和王安石的其他政治抒情诗一样,此诗也是全用喻体,语语双关。每句都在写元日的欢快气氛,又每句都在写变法的光明前景;虽然其意在政治表达,又可作为纯粹的节日诗来欣赏。双线并行,而无牵强之病,不得不佩服王安石调遣文字的功夫。

诗宝

诗君好,“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是什么意思呀?

诗君

“屠苏”二字的本义,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一种草名,有人说是古代一种房屋的名称。

诗宝

现存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呢?

诗君

现存史上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作者是谁,宋代不同史料说法不一。《宋史》《隆平集》等说是孟昶写的,《蜀梼杌》《杨文公谈苑》说是辛寅逊写的,《洛中纪异》则说是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尚佐文《楹联概说》一书对此有深入考辨,可以参看。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了!

  • 山有木:

    丁酉大年初一山居即景

    溪声竹影自怡神,

    负曝何辞作野人。

    一念知能生净信,

    万山深处远红尘。

  • 李庄:

    2018年元旦恰在庆元

    去日倏然若电奔,

    廊桥竹树月山村。

    浮生此事堪盘点,

    元旦欣欣在庆元。

  • 辣斋:

    乡居

    村月大于城,

    蛙声长于夜。

    春风酣一枕,

    卧想桃花下。

  • 兰师兄:

除夜雪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将近,夜来有感

断桥残雪


漏断一宵尽,

寒梅逐春来。

听得星月下,

白发唤子回。



迎春

思逸


小年无意事,

都到眼前来。

忽见小桃李,

春枝陌上开。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