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于1276年。根据钱钟书的考证,文天祥的诗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元兵破杭州、俘虏宋帝之前,所作诗歌皆平庸无聊,抵抗元兵后写的诗则铿锵有力。
这多少和文天祥出使元大营被扣押的经历有莫大的转折关系,南宋亡后,文天祥曾往浙江余杭与元丞相伯颜抗论力争,被拘留。后在江苏镇江脱逃,辗转而至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准备转往福州投奔宋端宗赵昰。他一路上写下了许多诗,总名为《指南录》,这个名称的由来就是本诗的最后一句。
诗的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首句的“北海游”。指绕道长江口以北的海域。次句“回从扬子大江头”,指从长江口南归,回是指迂回。
诗的三四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后来,文天祥到福建后再度募集将士,浴血抗敌。
全诗语言浅近,比喻贴切,字里行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