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29 17:41:45
来源:《高管信息·浙江》

杭州萧山:服务融入万家灯火让现代社区更有温度

字体:

  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推进“幼有善育”,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老有康养”,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多功能融合场景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自2022年7月以区委全会的形式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全域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工作以来,杭州市萧山区坚持向群众问需求、向存量要空间,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宏观决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落实的颗粒度,切实展现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辨识度。

  做好庞大人口基数上的“治理文章”

  自从社区助老餐厅开了以后,缪阿姨将其当成了自家厨房。2023年上半年,这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助老餐厅装修后重新营业,生意红火,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早饭有包子豆浆馄饨面,可以换着花样吃;中午晚上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两个菜回家;有小姐妹来了,就去食堂点几个菜聚聚。“种类多,价格公道,味道也蛮好。老年食堂来了,真的帮了我们的大忙。”缪阿姨说。

  2020年5月,城厢街道燕子河、百尺溇两家助老餐厅相继开业,成为萧山区首批公建民营模式的助老餐厅。这两家助老餐厅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管理,向城厢户籍全体老年人开放,适当面向社会人士补充经营,老年人享受相应折扣,社会人士则根据餐厅定价消费。在这一过程中,街道采用奖惩并举管理原则,在充分放权运营商的同时拒绝“双放手”,对运营方建立考核机制,实现奖惩与资金补贴挂钩。

  城厢街道的实践,是萧山在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的缩影。“萧山是浙江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县(市、区),如何做好庞大人口基数上的社会治理,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说,作为城市巨系统的小细胞,社区是离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位置。

  在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越来越多的社区“俯下身”来,按龄、按需量身定制儿童友好空间。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宁围街道振宁社区在“适儿化”改造中坚持“一米高度”视角,根据儿童多样化需求,儿童篮球场、社区微营地、红领巾演播室、木工坊等设施一应俱全。

  不少社区还选择引入专业化机构,完善社区托育板块。宁围街道振宁社区引入了萧山区第一个社区统筹型婴幼儿托育机构,以科学完善的托育体系助推社区规范化服务。北干街道塘湾社区则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社区托育中心、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以“多组团”的空间构建“小而精”幼儿友好型未来社区。

  步伐稳健巧解“适配性”难题

  社区虽然是空间规模的小单元,却是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治理的大课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萧山城市化步伐稳健有力,不仅是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的“物理量变”,更是加快从县域走向都市的“化学质变”。这一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聚焦服务承载力、覆盖面,探索解决“适配性强不强”等问题。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奔赴”。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萧山区未来社区场景创建导则》,按照基础型、提升型、示范型三个层级分类实施,推动邻里、教育、健康等嵌入式服务场景落地落实。坚持问需于民,依托小区议事“商量办”等载体,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形式,精准描摹嵌入式服务设施供需两端状况,科学配置资源,合理满足需求,将社区服务融入万家灯火、嵌入群众心间。

  ——保障空间和活力空间相得益彰。突出需求导向,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健康服务等居民急难愁盼的保障性需求,全区已建成邻里食堂177家,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村社全覆盖;建设住宅小区儿童友好空间490个,实现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全覆盖;建立“小病慢病不出村社”一站式基层健康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聚焦优质共享,布点建设体育健身、校外教育等服务设施,全区累计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1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家门口的青少年宫”镇街全覆盖,年服务青少年15.1万人次。

  ——连片供给和见缝插针灵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差异指导,针对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合理利用有限空间,靶向建设嵌入式服务设施。如北干街道广德社区连片盘活3500方存量资源,重塑小区零散商品、理发、早点、婴幼儿驿站等便民业态,打造“一街一坊”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针对配套空间不足的老旧小区,探索“插花式”嵌入服务设施。新塘街道罗婆路社区将原社区办公用房改造为社区食堂,将4处闲置架空层改造为居民阅读、休闲场所,以点带面实现便民服务功能全覆盖。

  提升续航能力构建长效机制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萧山全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社区7个、省级未来社区21个。在这场关乎城市高能级打造、关乎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竞逐中,萧山扎实推进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宏观决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落实的颗粒度,切实展现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辨识度。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强社惠民”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优化调整城市社区规模布局、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17个配套文件,为持续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精准政策供给。聚焦制度性经验和标志性成果的补短破题,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现代社区建设惠民十项举措,加快落实社区嵌入式服务的普惠性、托底性保障。

  二是探索长效运营。将运营思维贯穿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如城厢街道湘湖社区采用“公益性+惠民性+经营性”的业态组合,全面提升原有商业用房,腾挪5000平方米空间打造创业创新中心,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在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社区运营可持续发展。

  三是深化考核激励。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纳入现代社区“五星三色”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百分制考评,通过对社区实施“红黄黑”三色过程管理和综合性评星定级,统一督导考评、形成工作闭环。推行“奔竞榜”“先锋榜”两榜晾晒机制,围绕项目建设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实时晾晒,激励村社争星晋位、压实镇街主体责任、促进部门工作协同,进一步构建赛马比拼、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进萧山各项事业建设,为的是群众,靠的是群众,发力点、落脚点在城乡社区这一载体。”王敏表示,萧山将抓住城市发展机遇,走好“关键几步”,放大特色优势,以城乡现代社区建设为切入口,实现萧山城市能级内外兼修大提升、形神皆备大发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马剑;参与采写:毛越)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