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社区助老餐厅开了以后,缪阿姨将其当成了自家厨房。2023年上半年,这个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助老餐厅装修后重新营业,生意红火,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种类多,价格公道,味道也蛮好。老年食堂来了,真的帮了我们的大忙。”缪阿姨说。
2020年5月,城厢街道燕子河、百尺溇两家助老餐厅相继开业,成为萧山区首批公建民营模式的助老餐厅。这两家助老餐厅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运营管理,向全体城厢户籍老年人开放,适当面向社会人士补充经营。老年人享受相应折扣,社会人士则根据餐厅定价消费。在这一过程中,街道采用奖惩并举管理原则,在充分放权的同时拒绝“双放手”,对运营方建立考核机制,实现奖惩与资金补贴挂钩。
城厢街道的实践,是萧山在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的缩影。2022年7月萧山区委决定高标准推进全域城乡现代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坚持向群众问需求、向存量要空间,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萧山是浙江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县(市、区),如何做好庞大人口基数上的社会治理,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表示,社区是离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位置。
在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越来越多的社区“俯下身”来,按龄、按需量身定制儿童友好空间。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杭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宁围街道振宁社区在“适儿化”改造中坚持“一米高度”视角,儿童篮球场、社区微营地、红领巾演播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北干街道塘湾社区则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社区托育中心、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以“多组团”的空间构建“小而精”幼儿友好型未来社区。
聚焦社区服务保障,萧山制定一揽子政策,优化调整城市社区规模布局、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17个配套文件,为这项探索提供精准政策供给。“我们将在后续的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民生需求,纳入更多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萧山区未来社区工作专班负责人孔冉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萧山全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社区7个、省级未来社区21个。“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进萧山各项事业建设,为的是群众,靠的是群众,发力点、落脚点在城乡社区这一载体。”王敏表示,萧山将抓住城市发展机遇,走好“关键几步”,放大特色优势,以城乡现代社区建设为切入口,实现萧山城市能级内外兼修大提升、形神皆备大发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