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24 09:09: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十余载探索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浙江海盐努力打造教育共富样本

字体:

  “孩子3年前从老家转到海盐上学,刚开始害羞胆小学习跟不上,现在自信勇敢落落大方。他找到了归属感,我们做家长的也就放心了。”在寒假的一次家访中,浙江海盐百步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孔维光紧紧握着老师的手,道不尽感谢。

  百步小学所在的百步经济开发区是海盐的一个工业重镇,新居民较为集中。为破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海盐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增学位、配强教师,受到学生家长一致好评。

  这是海盐16年来探索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缩影:坚持把实现教育共同富裕作为民生的大工程重点打造,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标识度的教育成果。

  率先走出城乡抱团发展新路径

  “过去,海盐农村的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到县城上学。现在,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有一所好学校就读。”海盐县教育局副局长林会国说,早在2007年海盐县教育局便积极鼓励城乡学校自主自发结对,这是城乡教共体的雏形。

  多年来,该县教育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走在了前列。2008年开始,海盐探索校际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1+X”教共体的新格局,27所农村学校与7所城区学校结对,全面盘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名校领航作用,海盐又推出了城乡融合的集团化办学,官堂小学等乡镇小规模学校就此纳入了教育集团共生共建。

  “现在学区内的新居民子女100%就近入学,家长们很放心,也相信孩子们能受到和城区一样好的教育。”在官堂小学校长朱剑旺看来,这些正是得益于融合型教共体建设。“依托实验小学集团的既有资源,通过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我们和城镇学校共享师资力量,特别是像王丽勤这样的优秀教师来到了我们学校,并且留了下来。”

  今年是王丽勤主动申请从城里调到官堂小学的第9年。她说,通过开展“传帮带”,官堂小学的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比、论文、课题数量不断上升,今年共有8个课题实现县级立项,立项率位居全县小学段第一,学校县级骨干教师比率从2014年的14%提升到现在的37%。

  从协作、共建到融合,海盐走出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截至目前,海盐义务教育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覆盖率达100%,县域优质品牌集体化覆盖率43.76%。

  不断完善城乡师资流动体制机制

  据统计,目前海盐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村学校校长是城区学校名师。近五年来,该县所有义务教育教师中已有35%左右参与过城乡师资流动,且其中38.5%为骨干教师。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是城区教师愿意留任农村的强心剂。”林会国透露,在城乡教师交流中,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的任教经历,是其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而来到城区轮岗的农村教师会保留相关待遇,轮岗教师为在乡镇学校任教名师、名校长的,科研津贴标准额外再上调2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海盐累计有1500多名教师参与轮岗,其中包括114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

  为打破轮岗交流壁垒、师资配置不均的局面,2022年,海盐县教育局上线并试运行“人才周转站”应用,全量归集县内4700余名教师的信息,并对每位教师分类标注“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个性化标签,便于学校直观比选、精准聘人。

  一方面,学校根据引才需求,分类公开发布轮岗职位信息。另一方面,有轮岗意愿的教师通过线上申报,可填报三次意向学校,一键开展双向互选。“过去审批比较繁琐,整个周期比较长,匹配的时候信息也不够全面,现在流程优化了,适配度也更高了,实现了双向奔赴。” 林会国说,2023年海盐全县 231 名教师通过该应用参与轮岗交流,轮岗手续办理实现“零跑腿”,办理周期从改革前的至少1 个月缩短至1周。

  数字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深度融合  

  依托“优学在盐”应用,海盐积极开展教师“岗位不动、服务动”的柔性轮岗,促进优质师资全域共享。2022年一年,海盐共开展“名师有约”在线辅导、名师网络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470余次,参与师生1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学校与学校间的课堂也依托“互联网+”环境实现了“同步”。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开展同步课堂的县(市、区),海盐县域内的武原中学等学校打造新型智慧学校空间,实现了优质课堂向全县农村学校的全面辐射。

  “两校师生通过大屏幕面对面交流,是城乡‘同频共振’的有效方式之一。”林会国介绍,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光是智慧课堂、智慧助教等同步课堂活动,城乡各校间的同步会议、同步教研等也得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资源统筹、校区间的协作与引领。

  依托数字化改革,海盐还打造了一站式、立体化的“课后优服”平台,实现学校课后服务“一掌通办、一站统管、一屏智治”,破解家长看顾难、学校资源缺、活动无处寻、遇困无处解等难题。该模式在“浙里办”上架后,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现在,海盐的校园建设是本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背后是政府政策、资金的鼎力支持。” 海盐县教育局局长郭章洪表示,全县每年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以上,近5年县政府财政累计投入超12亿元。“十四五”期间,海盐计划总投资约45.3亿元,主要用于完成14所幼儿园、9所中小学、1所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办学条件整体跃升。

  “经济发展助力教育振兴,教育又将反过来助推地方经济腾飞。”在郭章洪看来,教育事业关乎民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海盐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高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记者俞菀)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