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23 09:03:07
来源:新华网

从驱鸟到护鸟 浙江探索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 

字体:

  盘旋、观察、降落……在浙江省衢州市全旺镇220千伏金旺线输电铁塔上,一只黑领椋鸟正在为鸟巢里的三只幼鸟喂食。塔顶一角,由藤条编织而成的人工鸟巢,便是它们的“家”。

  全旺镇水草丰美、植被丰富,除了黑领椋鸟外,还常年栖息着白鹭、画眉、翠鸟、黄鹂、猫头鹰等鸟类。

  “它们经常衔来铁丝、树枝等材料,在输电铁塔上筑巢,涉鸟故障已成为除雷击和外力破坏外,引发线路跳闸的重要原因。”叶子豪介绍。

  叶子豪是国网衢州供电公司爱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依托“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他和同事们探索“鸟线双护、线鸟共生”,也见证了从驱鸟到护鸟的工作转变。

  “过去,我们常在塔中设置防鸟驱鸟装置,避免鸟类停留,但效果不佳。”叶子豪说,服务队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参考鸟类筑巢特点,用藤条等材质制作了人工鸟巢,尝试将处于线路杆塔带电“危险区”的鸟类引导到线路杆塔非带电区域舒适宽敞的“新家”中,取得了不错成效。

  “堵”不如“疏”。经过不断努力,目前,衢州输电塔安全区域的人工鸟巢数量已达2103个,仅2023年,衢州地区新安装人工鸟巢432个,其中366个成功引导鸟类筑巢的。采用全新生态防治模式后,衢州市因鸟类而产生的线路故障下降85.7%。

  浙江位于全球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之上,这里同时也是中国电网建设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省通过建设人工鸟巢、绿电设施,在推进经济建设同时保护迁徙鸟类。

  从浙江西部的衢州到东部沿海的宁波,电力部门探索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努力不断延续。

  在宁波市象山县韭山列岛的中铁墩屿,已有中华凤头燕鸥“如约”飞来栖息繁衍,他们将在这里待到8月底,此后再度启程、南迁过冬。

  2013年,韭山列岛保护区管理中心在中铁墩屿实施中华凤头燕鸥招引和恢复监测项目成功招引到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绝种的中华凤头燕鸥飞临栖息繁育,并观测到了幼鸟孵化。

  由于海岛位置偏远,没有供电线路通达,观测团队只能采用自建太阳能发电,辅以柴油机发电来获取电力。

  “但太阳能发电只能‘靠天吃饭’,柴油发电机的噪音和污染也会惊扰鸟儿栖息繁殖。”象山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丁鹏说。

  直到2022年,由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设立的“绿电方舟”公益项目带来了转机,该项目通过在栖息地及周边打造绿色电力供应系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清洁电能。

  经由该项目,中铁墩屿上建成了零碳智慧微电网。“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即便在没有光照的极端天气下也可供岛上电气设备正常运转7天。”象山“绿电方舟”项目负责人王启翔介绍,此后他们结合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研发了净零碳智慧观鸟屋,进一步提升了观测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在“绿电方舟”项目的帮助下,保护成果也十分喜人。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象山韭山列岛保护区已累计成功孵化中华凤头燕鸥雏鸟179只,占全球各繁殖地孵化总数的80%以上。

  从驱鸟到护鸟,浙江探索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电方舟”也从浙江驶向了福建、新疆等越来越多的目的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绿电方舟”项目累计投入公益资金228万元,助力相关保护组织成功孵化濒危鸟类近200只,参与设计8类珍稀动物和31类珍稀植物的保护方案,积极探索电网和不同生物物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路。(记者:林光耀、朱涵 参与采写:郑可意)

【责任编辑: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