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22 17:32:26
来源:瓯江实验室

瓯江实验室的三年之变

字体:

  2021年5月,瓯江实验室揭牌成立。这个从“0”开始建设的实验室,在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领域加快科研攻关,迎来了飞速发展。三年里,瓯江实验室有着怎样的发展成果?正在做什么样的事?又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一起来揭开神秘面纱。

  人才驱动

  “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依托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我们坚持探索突破生命健康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立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开展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说。

  创新驱动的背后是人才驱动。揭牌三年以来,瓯江实验室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汇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目前已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51个,总人数突破700人,其中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26人,博士137人。

  如今,“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成为了推动瓯江实验室发展的“最大增量”。截至目前,瓯江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64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达249篇。2023年6月,瓯江实验室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杂志刊发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FGF hormone Signaling》,揭示了如何用生长因子FGF这把“钥匙”为人体代谢调控这把“锁”开锁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生长因子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路径。

  凌树宽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实验。瓯江实验室供图

  日前,由瓯江实验室提交的《空间环境对视网膜类器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评审通过,建议立项。这意味着瓯江实验室的研究有望随神舟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此项目由我与瞿佳教授、苏建忠研究员联合申报。是瓯江实验室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和学术水平,让我们对参与这次项目申报更有信心。”项目负责人之一、瓯江实验室研究员凌树宽介绍,该项研究主要围绕太空环境对人体视力的影响,开展航天医学问题研究,获得的成果和机制对地面眼脑疾病的研究也将有所借鉴。

  发挥“磁场效应”

  学术会议已成专家的“肌肉记忆”

  瓯江实验室大厅的墙上写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瓯江实验室以国家临床需求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重点领域进行科研攻关,以科研成果反哺产业发展,加速创建国内生命健康领域的一流实验室。”瓯江实验室党委委员、副主任耿武军说。

  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领衔的《麻醉影响老年脑功能稳态失衡的分子机制》《TMP21调控BACE1及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刘芳院士领衔的《SAP调控SERT功能介导SSRIs对重症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机制研究》……围绕脑疾病与认知功能康复、组织器官再生与重塑、眼疾病与视觉功能康复等主攻方向,瓯江实验室已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50项,省部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4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项。

  2024中国衰老科学大会暨国际衰老生物学大会现场。瓯江实验室供图

  这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型的项目,为瓯江实验室打造近悦远来的项目、人才“强磁场”埋下了伏笔。3年来,瓯江实验室发挥科创平台磁场效应,相继主办、承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脑健康与功能康复国际峰会”“2024中国衰老科学大会暨国际衰老生物学大会”等各类学术会议11场,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头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话题,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国内外院士等“最强大脑”。

  灵感的萌生、困惑的解答、意向的达成,在一场场学术会议中悄然发生。“每年都会有不少专家,提前询问今年的会议时间,参加我们举办的学术会议已成为部分院士专家的‘肌肉记忆’。”宋伟宏说。“不少专家还向瓯江实验室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他们想来到温州,共同为生命健康发展献智献力。

  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

  让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热议话题的当下,瓯江实验室也在发挥践行者作用,推动生命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如宋伟宏团队开展中国健康老龄化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计划,推进开发“一滴血”预警体系,以实现及早筛查并识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联合温州市卫健委在温州当地多个社区展开筛查并研究;

  刘芳团队正从一种草本植物中提取天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显著的抗抑郁疗效,团队将持续推进该化合物的药物研发进程;

  王鹏元团队研发的新型可调节式人工水晶体具有结构简单、制程短、成本低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白内障患者,目前该项目已入选温州市龙湾区“先投后股”试点项目,估值超2000万元……

  王鹏元团队开展研究。瓯江实验室供图

  为推动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瓯江实验室不断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

  “我们推出成果转化基金+‘拨投结合’模式,帮助科研项目跨过从学术到产业的‘死亡之谷’。”瓯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温州)有限公司负责人薛成卫介绍,“拨投结合”即在科研项目转化之初,由实验室基金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新项目予以支持,并在后期引入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链。

  “为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打消项目失败的‘后顾之忧’,我们还出台了《负面清单》,只要科研团队的行为未涉及负面清单,就可以实行尽职免责。若项目孵化成功,科学家的持股比例将不低于90%。”薛成卫介绍,当前,瓯江实验室已孵化3家企业,成果转化储备项目21项,实验室首个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小动物OCT视网膜活体成像系统开发》已完成立项。

  “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实验室还将持续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更高效的物质生产能力推动物质财富的高质量积累。并向着打造国家级实验室的目标前进。”宋伟宏表示。(徐景萱/文 瓯江实验室/供图)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