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5/25 09:00:00
来源:温州市农业农村局

浙江温州:“土特产”变“金饽饽”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字体:

  一条大黄鱼,“游”出15亿元年产值;一棵“仙草”,形成超38亿元的全产业链,带动5万多人致富;一根鸭舌,年产量超上万吨,占据全国消费量50%以上……近年来,在浙江温州,一个个“土特产”变身“金饽饽”,缔造出一项项亿元大产业,折射出农业产业现代化带动乡村富民增收的生动图景。

  温州深海养殖大黄鱼。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扎根于“土”,把“好资源”做成“好品牌”

  走进位于温州市区的瓯越鲜风社区会客厅,泰顺三杯茶、永嘉乌牛早、平阳黄汤、文成糯米山药、永嘉柿子等变身为新潮模样走俏市场,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购买。

  作为温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是温州市倾力打造的“三农”新IP,旨在助推农产品品牌培育,让温州的优质农产品上接市场、下接地气。

  “把‘土特产’做大做强,打响品牌是关键。当一个个带有‘乡土’味的产品成为耳熟能详的品牌,其背后的一项项产业便能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潜力。”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表示。

  多年来,温州按照“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业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在全市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同时借助实施“瓯越鲜风”品牌提升行动,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建立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名录,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举办网红直播大赛、年货节等活动,打造温州特色伴手礼,农产品线下布点线上同步销售……一系列品牌运营建设的探索让温州的“鲜”味版图不断延伸、拓展。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打开,温州农产品频频亮相全国农交会、长三角美食文化周、浙江省农博会等各类农展(博)会等,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和餐桌。

  如今,温州有泰顺三杯香、平阳黄汤茶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得“中国乌牛早茶叶之乡”等“国字号”金名片25张。其中,温州大黄鱼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

  挖掘“特”质,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

  土特产往往承载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情怀。温州因地制宜,聚焦一盘预制菜、一条大黄鱼、一根石斛草、一杯本土奶、一个瓯柑果、一片茶叶等“六个一”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土特产高质量发展体系。

  温州“六个一”产业亮相2023浙江农博会。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介绍,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温州把本土特有的农业多样性资源开发成优势特色产业,搭建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配套落实全产业链培育补助政策,重点支持平台建设、设施改造、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全力打造10条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

  不仅如此,温州立足当地特色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技艺,把“老”技艺做出“新”产业。例如瑞安陶山甘蔗栽培历史悠久,古法制糖的“连环锅”流传千年,当地借助这一手艺打造了陶山镇“蔗”里共富工坊,带动低收入农户200余人,户均年增收超2.5万元。

  多方扶持下,温州各地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展开探索。苍南集中打造“番茄经济”,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6亿元,带领6000余户农户抱团致富;平阳南麂大黄鱼年产2400余吨,实现从渔场至餐桌不超过48小时;泰顺“三杯香”茶叶全网销售额达8000万元,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23.77亿元……

  为更好地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温州还建立了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乡村“土特产”数据库,绘制乡村特色产业地图。瓯海、龙湾及生态园聚焦瓯柑、丁岙杨梅两大传统特色农业,共同谋划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子项目49个;永嘉、泰顺、平阳等地聚焦茶产业,共建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每一份土特产的背后都是一个产业,多区域联动有望催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可能。”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表示。

  “链”上发力,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在温州乐清市大荆镇,有一个以铁皮石斛为核心,集合主题游乐、田园休闲、旅居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铁定溜溜度假区,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感受石斛文化和农耕体验。这是温州坚持“土特产+”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文旅融合下,该项目融入“村集体+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的经营模式,累计创成家门口的“共富工坊”85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共富样板。

  温州乐清铁定溜溜度假区。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要把小小‘土特产’做成富民‘大文章’,不能只发展一产,更要延伸产业链条,将其建成产业、形成集群。”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农文旅融合,温州还创新“科技园+高校院所+企业”融合发展模式,先后落地江南大学温州技术转移中心、浙江理工大学雁荡山铁皮石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成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7家。

  注重融合增值的同时,温州全面提速产销一体化。通过编制产业链发展图谱,建立“一产业一政策一专班”推进机制,大力发展预制菜等特色产业链,其中带动400家预制菜企业抢占全国市场“风口”,实现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同时,实施“千名农播培育计划”和“百名农播乡村行”活动,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超120亿元。

  多措并举念好“土特产”三字经,打开了温州富民增收的新通道。数据显示,2023年,温州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增速浙江省第一;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41.6亿元、经营性收入97.6亿元。(黄佳佳)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