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泉市农村公路路况指标(PQI)从2021年的浙江全省倒数第7位跃升到2023年的全省第8位,龙泉市通过创建“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在丽水市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其中,西独线入选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浙江龙泉西独线。龙泉交通供图
高位推进 构建内畅外联“大路网”
对于山区26县龙泉来说,交通运输尤为重要。为此,龙泉市始终坚持把交通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干事热潮。
2022年,龙泉市高规格召开交通发展大会,剑指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交通共富指数落地,高质量推进农村路网建设,高标准开展农村公路管护,切实以“四好农村路”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串联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致力把交通线打造成美丽风景线、历史人文线、产业振兴线、群众共富线。
水路同行。姚卡 摄
近三年来,龙泉累计投资7.2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1421.2公里,提升改造低等级公路637.9公里,建成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354个。截至目前,龙泉有农村公路2179.66公里,里程数位居浙江省第五,丽水市第一。
“2021年,龙泉PQI指标还是排在全省倒数第7位;2022年,上升到全省第31位;到2023年,排名全省第8位。三年间,实现质的飞跃。”龙泉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宽敞、通畅的交通网络,不仅畅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沿途有风景,前头是产业。农村路网的完善直接推动了强村富民提速发展,2023年,龙泉共同富裕步伐创历年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至1.8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9%,增幅排名全省第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营性收入双双破亿,同比分别增长23.25%、42.53%,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的强村增至122个,同比增长183.72%。
客货邮融合 打通“山货”外销路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利好,直观体现在龙泉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推进高山远山乡镇、村之间农村公路互联互通,龙泉加大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改建,如今,从建制村最多经两次换乘可达城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
依托日益通达的农村公路网络,龙泉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构建了“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支点、村为终端”的市乡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客货邮融合线路15条、农村物流服务点354个。创新多元化、多渠道、多功能的农村物流运行模式,通过“四好农村路﹢农村物流﹢特色电商”互联共享,拓宽工业品下行、农货上行的双向流通通道。
丽水市“红绿金”融合共富农村路——花公路。龙泉交通供图
在兰巨乡兰巨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服务内容包括交通服务、快递收寄、农资销售、助农直播、线上商场等等,今年以来,日均包裹量达300余件,拉动当地农副产品上行货运量增长32%,带动周边农场收益增长20%。
不仅如此,随着农村客货邮融合不断深入,“四好农村路”助力龙泉农师、青瓷宝剑、彩笔文具“共富工坊”示范带(集群)建设,带动农村低收入人群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400元,点燃了乡村共富“新引擎”。
探索路衍经济 激活“山景”富民路
近年来,龙泉市先后对西独线沿线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莫非桃花源”“俨然桃花源”“又见桃花源”3个精品点,形成交通走廊快进慢游体系。随着这条美丽公路的人流量日益增加,沿线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公路+产业”融合业态呈现勃勃生机,沿线有农家乐24家、民宿14家,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营业总收入超2000万元。
修一条公路,造一路风景,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龙泉以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路衍经济,将市域内的美丽景区、美丽乡村和美丽产业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提升打造14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线,有效带动产业兴旺、农产品流通和交旅融合发展。
绿谷争霸。郑叶青 摄
依托美丽公路,龙泉市高品质建成安豫线、木五线2条“环浙骑行”精品线和21个特色公路服务站,连续六年举办“环浙骑游”省级骑行赛事,“赛事经济”带动沿线村落增收360余万元。开发“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极限越野之路,借后会线串联森林、古道、防火道、景区游步道等山区资源,获评浙江省十佳商业体育赛事,沿线的屏南镇,借力发展了徒步、健走、骑行等乡村户外休闲产品,每年吸引3万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带动关联性消费600-2000元/每人。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还依托“浙路助富”平台,在共富模块中推广公路沿线文旅景点、村落景观等信息,持续为农村引流。近年来,共吸引游客983.1万人次,年均增长6.12%,带动旅游收入112.4亿元,年均增长4.67%。
为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龙泉市乘势谋划了“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500万元,新增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提升改善等项目,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交旅经济”,全域打造畅、安、智、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王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