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8/14 09:25:44
来源:浙江日报

上半年嘉兴传统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6.7%

字体:

  原标题:上半年嘉兴传统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6.7% “老三样”,新模样

  生产力向新之路上,嘉兴传统产业过得还好吗?

  数据透出乐观:今年上半年,嘉兴十七大传统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94.4亿元,同比增长16.7%。

  作为工业经济的基本盘,嘉兴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六成左右。近年来,尽管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迅速,但嘉兴从未将传统产业打上“落后”标签,反而不断推动其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新意盎然”。

  去年初,嘉兴提出要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制造到智造,传统产业开始向高处攀登,拥抱新质生产力。

  换句话说,嘉兴传统产业也“新潮”。

  挖掘“无中生有”的潜能

  嘉兴传统产业不仅体量大、分量重,还多次创造出“无中生有”的奇迹,积蓄着强大潜能——

  嘉善,尽管没有森林资源,却是全国知名的“木业大县”;平湖,不产羽绒却产出全国一半以上羽绒服,也是全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在桐乡,“不产一根羊毛”的濮院,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

  此外,秀洲集成装饰、海盐紧固件、海宁经编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同样享誉国内外。可以说,传统产业既是嘉兴实体经济的主体,也与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不过,嘉兴传统产业虽“色彩斑斓”,却也面临不小挑战。比如放到长三角都市群,打造高能级产业基地还缺乏万亿级支柱性行业加持。

  此外,要素制约是当前亟须破解的难题。嘉兴传统产业虽基础实力雄厚,但不少企业从家庭作坊、轻小工业起步,生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产业高端化转型进展缓慢,有较多传统企业不在高技术企业范围内,在向高端产业链攀升的过程中遭遇瓶颈。

  还有不少企业吐露心声:招人难,人难留。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在部分传统行业,一线工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而招引技能人才、留下技能人才,恰恰又是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大考。

  以海宁皮革产业为例,制革和皮装设计、新媒体和直播等环节的新型技术型人才储备、人才培养方式已难以满足行业研发创新、技术进步的需求,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也有企业家坦言“国外订单不断缩减,制造利润被挤压”。如何让“智造创新强市”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预期目标,显然需要更多推动力。

  转型升级,是嘉兴传统产业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摆脱成长的烦恼

  怎么转?嘉兴有自己的一套“解法”。

  最让当地企业家津津乐道的,或许要属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两化”改造了。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曾说:“对于我们传统企业来说,向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转的问题。”

  企业的需求,就是政策的着力点。

  “如今诸多城市面临缺地、缺电、缺水等问题,嘉兴也不例外。”嘉兴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说,要素瓶颈让发展难以为继的警告,正变成严峻的现实。为此,嘉兴必须加快破题,摆脱“成长的烦恼”。

  2022年起,嘉兴找准“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让传统制造业更“绿”、更“聪明”。

  路子走得对不对,得去企业里找答案。400余米长的地下智能物流通道内,智能AGV物流车来回穿梭;“黑灯工厂”内,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行……2022年,嘉兴敏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投资3100余万元,建设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今,敏华设备综合效率从60%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的85%,人均产值从每年100万元提升到300万元。

  同样作为传统企业的浙江兰博基尼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资82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后,高档针织服装生产规模从每年300万件提高到500万件,公司新增年产值1.1亿元。

  一份份成绩单,是嘉兴传统产业坚持向“新”前行的回报。今年上半年,全市启动实施“两化”改造项目2181个,拉动技改投资309.9亿元,节约用能26.47万吨标煤。力争到2025年,全市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在1800亿元左右,规上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左右。

  传统产业“新潮”起来,靠技术的催化,也靠政策的滋养。去年以来,嘉兴出台《关于支持传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25项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嘉兴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还亲自牵头担任“总链长”,不定期为化工新材料、现代纺织服装、集成装饰等重点产业集群“把脉问诊”,加速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补齐短板“转个身”

  在技术水平、规模体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产业“层次不高”“创新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产业“转个身”,并不容易。

  这些年,尽管众多企业八仙过海、各展所长,努力补齐转型升级的各项短板,但要形成新的“质变”,仅凭企业主体很难达成,需要政府“推一把、送一程”。

  “成不了创新高地,就会沦为发展洼地。”嘉兴市委主要负责人曾道出传统制造业正经历的“创新焦虑”。为此,嘉兴开始鼓励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自从有了“最强大脑”,桐乡市中益化纤有限公司新产品频出。“‘一种雪花中空绒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就是我们最新的创新项目,该产品染色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中益化纤经理李振宇说。自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1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

  像中益化纤这样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在嘉兴还有4800多家。“企业是否敢于、乐于在创新研发上加大投入,是嘉兴建设‘智造创新强市’的关键之一。”嘉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让企业有底气加速拓展品牌,打造更多“爆品”。浙江银座箱包集团过去以贴牌生产为主,只能赚取10%左右的加工费。近几年,公司开始凭借自主品牌闯市场,并与海贼王、大耳朵图图等品牌合作,实现高、中、低所有价格区间产品全覆盖。

  放眼传统产业,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小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嘉兴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订,开展“品字标”等高端品质认证,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宣传活动,并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

  另外,“工业上楼”也成为嘉兴破题传统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方向。平湖嘉创智谷产业园是嘉兴较早实行“工业上楼”的项目,一楼层高可达9米,生产车间配有吊装平台、专业货梯等,方便生产设备“一键上楼”。

  如今,嘉创智谷产业园以近7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创造了约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已引进近50家企业。

  聚力创新,持续升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传统产业必须有为,也必定大有可为。(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李建业 朱晓斌)

【责任编辑: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