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盛大的苦楝树下,和春天告别。”“苦楝花开时,我在绍兴找到了最温柔的江南。”“5.2实况,为了这棵苦楝树,我特意去了趟绍兴。”这个“五一”假期,绍兴与苦楝树又在社交平台刷了一波流量,网友纷纷留言。
今年4月,绍兴古城的苦楝花如期绽放,仓桥直街的河岸、书圣故里蕺坊桥畔、八字桥历史街区的广宁桥畔、西小路历史街区……淡紫色的花朵与树下一批批游客相映成景。“从2019年开始,绍兴的苦楝花悄然走红网络。”五一期间,书圣故里蕺坊桥畔的一位摄影师如是说。他每年春天都在这里与游客相会,为远道而来的追花者定格下美好瞬间。
为了一棵树,赶到一座城,游客甘愿排队数小时只为与它同框。从“春日限定”到“每年约定”,一棵树如何撬动文旅长红?
苦楝树,因谐音“苦恋”被赋予相思乡愁的诗意,透露着江南乡土的格调。但真正让它与绍兴无限契合的,是每一株苦楝都与绍兴的地理历史文化共生,古桥古街为框、乌篷船为点缀,流水为镜、书法墙为背景,构建出“新中式美学”的沉浸式体验,被网友誉为“江南氛围感天花板”。正如网友所言:“苦楝树的美,一半在花,一半在绍兴。”
苦楝树花开推动城市文旅长红,一方面就在于如上所述的其与当地适配度极高的天然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绍兴从花出发、以花引流的自然结果。
敏锐捕捉到年轻人对沉浸式国风体验的需求后,绍兴文旅发布系列苦楝花打卡攻略、全域旅游攻略;本地摄影师、汉服爱好者、市民游客自发创作视觉内容,迅速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形成“自来水”流量。还有网友自发整理“花期预报”“避堵攻略”,实现UGC内容反哺官方传播。谢锋大使的推文互动,更将地方文旅网络营销事件升级为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2025年,微博、抖音、小红书平台的#五一趣绍兴# #来绍兴仓桥直街恋楝不忘#等话题传播量累计突破7000w+。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绍兴的体验并不会止步于打卡式赏花,而是能以苦楝花为支点,融入到全域文旅业态中去。历史街区的汉服妆造馆、茶室打卡窗位、不定期举办的节假日活动等,将赏花转化为消费场景,让游客从拍照即走转向深度体验。
绍兴还以苦楝花为媒,开发出融合古桥、乌篷元素的冰箱贴、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让自然之美转化为可携带的城市文化记忆。电影《楝树花开》更将楝树实现从景观到叙事的跃升。
当乌篷船划过苦楝花倒影,当着汉服游客执伞走上古桥,这座千年水乡正以中式美学语言,讲述可以告知世界的文旅故事,也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今年“五一”假期,走一走串联仓桥直街、书圣故里、广宁桥、阳明故里等地的 “绍兴苦楝树环线”,被列入不少市民游客的假期打卡清单。“花开时节,日接单也有200余次。没想到小时候常见的花,有一天也会成为流量密码。”一位本土摄影师坦言。
苦楝花开处,醉美是绍兴。但也如绍兴文旅海媒Twitter账号所言,“绍兴的春天很美,夏天也很美”。这其中暗含着苦楝花开代表春去夏来。其实,绍兴一年四季景色皆美,据悉,绍兴文旅不仅以“赏花+”模式激活春日经济,未来更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整合全域优质的大流量资源,推出覆盖全年赏玩的“十大网红打卡地”,以网红打卡地赋能长红生态。
从一树花开到一城流量,从单株“网红树”到全城IP矩阵,从社交媒体裂变到绍兴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符号,绍兴以苦楝花为钥,解锁了文旅创新玩法的新思路,盘活了多元消费场景,为广大来绍游客提供了新体验,留下的是影像,带走的是思念。而从网红到长红,绍兴文旅也正积极践行“文旅+”,推动跨界融合;抢抓流量热点,做好跨区域跨国际传播;坚持以文为魂,擦亮文化“金名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机制,写好文化惠民的篇章……(邵雯/文 胡超琦/图 绍兴文旅/部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