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兴,一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改革正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就医体验。当地在巩固既有卫生健康成果的同时,持续探索基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让“看病难”逐渐向“有医靠”转变。
多级联动 让基层医疗“接得住”“治得好”
家住姚庄镇桃源六邨的李阿姨是一名高血压患者。过去,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辗转前往卫生院配药,费时又费力。如今,社区里新设的巡回医疗点让她省去了奔波之苦。“家门口就可以直接配药,真的是太方便了。”李阿姨说。
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国芬表示,嘉兴在镇村一体化管理基础上,实现镇卫生院市县级专家“全—专科”门诊全覆盖。因地制宜探索推进巡回医疗服务和智慧村卫生室建设,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老年人集聚场所设立巡回医疗点,由县、镇、村组建巡回医疗团队,配备巡回医疗车和移动超声、心电图机等设备,将放心优质医疗送到群众家门口,至今已惠及超10万人次。如今,嘉善县已设立73个巡回医疗点,配备15辆巡回服务车。这种巡回医疗体系已成为嘉兴基层医疗服务网建设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嘉兴一手做好“上接”工作,通过“名医到嘉”工程,与长三角70家医疗机构合作,每月邀请600余人次沪杭名医来嘉兴坐诊、会诊、教学,在“手把手”带教中培养本地名医;一手做好“下联”工作,以医联(共)体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城乡医疗一体化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般在不同区域间流转,让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能“接得住”常见病、多发病,也能“治得好”部分疑难杂症。
“嘉兴市第一医院还牵头成立了医学影像专科联盟,覆盖11家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能够获得三甲医院的远程支持。”嘉兴市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资源下沉的成效也在医联(共)体运作中进一步放大。以秀洲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为例,该集团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与技术下沉。在这一模式下,急危重症患者可通过内部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上级医院,康复期患者则能无缝转回社区接受特色康复治疗。
从三甲医院资源的常态化下沉,到县域医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如今,嘉兴市基层就诊率已达到70.72%,“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招牌也越擦越亮。
健康管理 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
“现在我们正将疫苗接种推广到中老年疾病预防领域。”王国芬说,嘉善县的朱老先生在魏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医生就根据他的既往病史,建议他及时接种肺炎疫苗,以有效增强免疫力。
自2024年4月起,秀洲、嘉善、平湖、海盐开始试点中老年人群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工作。“以带状疱疹为例,我们会重点推荐免疫力较低的老年群体接种疫苗,降低感染的风险。”王国芬说,“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减轻病痛,还能降低医疗支出。”
此外,嘉兴部分医院也在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处方,为他们的日常饮食、锻炼提出详细建议。这种预防性的健康服务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与认可,仅魏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5年一季度就开具健康处方2400多张、疫苗处方500余张。
“门诊+疫苗+健康”的三处方模式,像三股交织的健康纽带,紧密连接医疗与预防,勾勒出嘉兴健康管理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嘉兴积极探索医防结合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预防与治疗的深度融合。
海盐县作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近年来探索出了“家门口看名医”等创新模式,同时还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两慢病”为抓手,创新打造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模式。目前,全县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了从疾病筛查、健康评估、干预治疗到康复管理的全流程闭环服务。
作为国家级试点区,嘉兴在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领域同样持续发力。以嘉善县罗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作为首批医养一体化服务综合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心理慰藉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持续照护服务。“这种医养结合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诊疗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王国芬说。海宁市还创新打造了“e护康”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创新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推动实现老龄健康服务更智能、更精准、更可及。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嘉兴下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通过融合预防为主的医防体系以及照护为本的医养体系,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网。
数字赋能 让基层医疗“智”起来
在平湖市广陈镇卫生院,80岁的张老伯通过5G远程会诊车与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范钧“面对面”诊疗。“10分钟就帮我调整了治疗方案,不用再往城里跑了。”这一幕,正是嘉兴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日常剪影。
从“跑断腿”到“零跑腿”,嘉兴立足于本市数字化发展的优势,通过5G云诊室、智慧健康屋、远程急救平台等创新模式,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的优化与转型。
智慧急救体系的建立是数字技术赋能嘉兴基层医疗服务的典型案例。据王国芬介绍,嘉兴已建立起覆盖“1个急救中心,5个县级急救站,73个镇村急救站点”的急救网络,全市农村地区急救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至9分37秒,复苏成功率居2025年一季度全省第一。
“依托于现有的智慧救治系统,我们能够确保救护车在3分钟内及时发出,并做到‘呼救即急救’”王国芬说。当有急救电话呼入时,经过系统培训的接线员能够借助信息化系统快速对患者进行定位,根据系统提供的标准化信息指导呼救者评估患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必要的急救操作,直至救护车和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中医领域,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也正重塑传统的诊疗模式。例如海盐县的“数智国医”应用,医生能够借助该系统,在结构化的问诊指引下进行“望闻问切”。系统则能够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智能分析,为医生提供辨证论治建议和处方推荐。
从急救到中医诊疗,数字技术已在嘉兴基层医疗的各领域开花结果。目前,嘉兴正统筹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通过“健康数据高铁”汇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的健康数据,实现全市3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7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实时贯通。
多级联动、健康管理、数字赋能……嘉兴在基层医疗服务的探索中形成独特经验,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8月15日,浙江省医院协会第三期“医院书记院长圆桌会”也将在嘉兴举办。届时行业专家将齐聚一堂,围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绘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