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07 16:54:58
来源:绍兴文旅

文脉铺就成长路 绍兴暑期研学“燃”力足

字体:

  金秋九月,莘莘学子陆续返回校园,迎来了崭新的学期。而回顾刚刚过去的暑假,不少人的假期因浙江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充实。2025年夏天,绍兴研学经济持续释放强劲“燃”力,展现出蓬勃新貌,吸引了全国乃至海外学子纷纷到访,展现绍兴文旅不断跃升的活力与广泛吸引力。

  交流跨山海,研学活动纷呈引客来

  7月19日,50余位绍兴青少年与60多位泰国学子齐聚绍兴,携手参加了“越韵传情·文化共荣”中泰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绘制水墨画、体验乌篷船制作和绍剧脸谱绘制等环节,两国青年建立了深厚友谊,实现文化的互动。值得关注的是,niduu咖啡店不仅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场所,更将于2026年4月升级为绍兴大学对接印度、马来西亚研学生的综合活动中心。咖啡店主理人张浙英对此充满期待:“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温馨驿站,未来迎接更多大学生前来互动交流。”

  而在文化交流的热潮持续升温中,8月10日的中国黄酒博物馆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名科技领域外籍华裔青年。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流非常成功,这些青年才俊通过我们的研学课程品味千年黄酒古韵、聆听绍兴故事、感知中国文化,更在交流中成为传播越酒文化、推动绍兴黄酒走向国际的‘文化使者’。”

  这类以研学为纽带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清晰表明绍兴正日益成为更多海外青少年跨越课堂、感知中国的窗口,并逐渐形成“文化互鉴引领研学、研学推动文化交流”的新趋势。

  如此趋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绍兴文旅系统而有序的国际宣发举措。2025年以来,绍兴积极构建海外社交媒体矩阵,通过Facebook等平台以多语种推广城市文化,如“五一”期间紧扣热门话题与入境游机遇,围绕“黄酒、越剧、书法”打造专题内容,获得多国使领馆账号和海外KOL的关注与互动。在线下落地上,绍兴于日本大阪设立海外宣传推广中心,针对性推出多条研学线路,并系统开展了“绍兴酒侍酒师”培训认证等项目,有效推动黄酒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此外,绍兴还联动携程等平台,共同设计推广研学产品,并依托“绍兴海外文化周”等品牌活动,在日本举办“风雅绍兴”文化周,实现越剧等文化IP的集中出海。

  绍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系统性的国际交流与推广,绍兴不仅做大了研学产业,更在全球范围内刷新了其“名士故里”“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形象,有效提升城市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文脉延千年,研学产品“出新”又“出彩”

  作为绍兴研学产品上新的典型代表,大禹纪念馆带领学生重走“治水路”,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在纪念馆恢宏的穹顶之下,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历程与“三过家门不入”的公而忘私精神。馆内设计的“纪念馆奇妙游”课程,更是让学生化身“小考古学家”,借助研学任务卡破解治水密码、操作趣味互动装置,在动态参与和自主探究中深入理解大禹精神,溯源华夏文明。  

  大禹纪念馆少年研学团重走治水路。

  绍兴博物馆推出的“稽山烽火 越地脊梁”主题线路,创造性地将陈溪红色基地等多个红色地标有机串联,引导学生重返烽火岁月、感悟民族精神。该线路突破传统参观模式,打造沉浸式课堂多元体验:从连环画中的烽火故事到模拟法庭的法治启蒙,从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的庄严时刻到草鞋编织的劳动实践,课程以“观、诵、唱、演、创”等多维形式,推动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沉浸共鸣”,在青少年心中深植信仰的种子。瓷源文化小镇国防教育军事营地更推出了坦克乘坐、真人CS等模拟实战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了趣味性与教育性兼备的国防启蒙体验。

  绍兴暑期优质研学产品的蓬勃涌现的背后,不仅是其丰富的文化地标资源,更源于多年来对“文化+教育+旅游”融合模式的持续探索与深化。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研学旅行热门城市”和“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绍兴始终致力于将静态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动态研学场景。

  针对当前国内研学行业普遍存在的“静态多动态少”“讲解多实践少”“观光多研学少”等痛点,绍兴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与内容创新,实现了从早期单一品牌“跟着课本游绍兴”到如今多元化、体系化研学产品矩阵的重要跨越。这一转变不仅在于产品的样式丰富了,更代表了研学体验的品质与深度的提升。

  流量变“留量”,研学经济带动新发展

  隐于嵊州长乐镇水竹村的刘文西美术馆,虽地处乡野,却充满艺术活力。2025年暑期,这里吸引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学子前来研学。静谧的村庄中,常见他们手持画笔或相机,热烈交流创作心得,为乡村注入了全新活力。

  这股研学热潮不仅为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更显著带动了当地的乡村发展。仅研学项目暑期就吸引了超2000人次前来体验,大量访客不仅为配套的闻溪民宿及多家农家乐带来了持续的住宿与餐饮营收,本地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也同步拓宽,切实形成了“一个馆带火一个村”的良性发展循环。

  刘文西美术馆仅是绍兴丰富研学资源的一个缩影。截至2025年年初,绍兴市已认定六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累计65家单位入选,涵盖文化、自然、红色、非遗等多种类型。入驻“绍兴研学”数字平台的县级及以上基地超过150家,课程760多门。

  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为绍兴研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继上半年研学游基营地接待总人次突破70万后,绍兴暑期研学市场热度再攀高峰,承接规模巨大。以中国黄酒博物馆为例,其暑期累计开设黄酒非遗研学课程200余场次,接待海内外研学群体规模庞大,其中非旅行社组团游客占比达7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自发前来参与深度文化体验,同时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全环节消费,进一步丰富了绍兴文旅产业体系,凸显出研学经济对城市综合发展的强劲拉动效应。

  文脉铺就成长路,青春作伴好还乡。墨香氤氲处,是千年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承;酒韵流淌间,飘散着非遗文化的醇厚芬芳;曲水流觞里,延续着古今对话的雅集盛况……绍兴正借文化“活起来”实现产业“燃起来”,吸引各地游客漫步千年街巷,沉浸人文课堂,共同见证文旅融合的新篇章。(袁晓兵/文 宋涛/图)

【责任编辑: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