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清晨,温州北站当天的第一列动车鸣笛驶出站台,启程开往杭州西站,既搭载着人们对远方的向往,也如同一台强劲的引擎,为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年前,2024年9月6日9时,两趟杭温高铁首发列车同时从杭州西站和温州北站开出,分别驶向温州和杭州方向,标志着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长三角区域路网进一步得到完善。
这一年来,永嘉拥抱高铁时代,在织密交通网络、文旅产业发展、城市能级提升等方面完成了精彩蝶变。
开启缩短时空的“风驰之路”
从美好“蓝图”到美丽“通途”,一年来,永嘉是怎样的一幅生动景象呢?
鹤盛镇下家岙村村民李建武说:“我儿子在杭州读研,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几乎和到市区一样便利;弟弟开的农家乐,十几年来,一直都有很多市区客人慕名而来吃黄牛骨,现在沪杭客人也频频光顾了。”
高铁的速度,是时代进步的步伐。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应届毕业生陈善晗,家住温州市区中山公园附近,因为杭温高铁开通,从温州到桐庐上学坐车时间节省了一半。
“杭温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呈稳步增长态势,义乌至温州段范围内累计安全发送旅客470余万人次,日均列车开行数量由去年的15对增加到目前的37对,旅客到发量较开通初期实现翻倍增长,温州北站、横店站实现累计客发、到达客流双双突破100万人次。”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自力介绍,在刚刚结束的暑运,累计发送旅客达113万人次,8月日均客发量更在2万人次以上。
温州北站站长于剑说,截至8月底,车站已完成旅客发送321万人次,日均客发4420人次,单日最高发送量18684人次(5月1日)。
拥抱蓄势已久的“文旅之路”
杭温高铁是一条连接杭州与温州的“诗画走廊”,将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目前,永嘉县持续推进楠溪江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楠溪江“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高铁枢纽,实现楠溪江旅游的全面升级。
永嘉的双高铁站正成为地方文化会客厅、城市发展新地标。温州北站以“流水悠长,文化之源”为设计理念,其建设造型源于候鸟海鸥的两翼,展翅飞翔象征着新时代的温州人民携手共进。楠溪江站则以“山水桃源,诗韵楠溪”为设计理念,位于楠溪江景区内的枫林镇,距在创建的楠溪江5A级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只有5分钟车程。为此,永嘉县优化了8条县级公交,以楠溪江高铁站公交枢纽为中心,辐射14条文旅定制专线。
目前,枫林镇围绕楠溪江站周边三平方公里,规划近千亩土地建设“千年古城”“高铁新城”。在温州北站,占地230亩、投资58亿元的雅林未来社区今年6月交付使用。
不仅如此,“坐高铁游楠溪江”的宣传语不断升温。“杭温高铁开通后,2024年十一假期期间,从团队游数据看,杭州游客首次超过温州本土游客,占总团队游客量的25%,同比增长79.9%;2025年五一假期,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61.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永嘉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徐俊表示。
守护迈向共富的“梦想之路”
作为全国首条“双示范”高铁(混合所有制改革+社会资本投资示范),杭温高铁的意义远超交通本身:永嘉正式迈入浙江陆域“1小时交通圈”,人才流动与产业协作因此加速,有效激活沿线旅游、生态、文化、农业等产业资源,推动两山转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实现百亿高铁、千亿新城、万亿产业,为沿线百姓打通高质量发展的共富之路。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杨言生是枫林镇扶持青年创业项目的负责人,从杭州到永嘉搭乘杭温高铁通勤,每周至少入村2次,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来人往,走出去和引进来变成日常方式。
永嘉依托杭温高铁,向北主动嵌入“杭温同城化”时空圈,向南拥江融入温州“强城行动”,实现城市能级与经济硬实力的同步提升。同时,引导40万在外永商带着项目、资金回归,力争到2027年聚集创新人才超3000人,新引进大学生三万人以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开启高铁时代后,科创项目加速落地,创业创新氛围浓郁,随着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的推进,永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凯泰智能球阀、迦南智能医药装备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投产,永嘉在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市第二。
永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杭温高铁使永嘉人们更多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当前的永嘉,正迎来城市能级提升关键点,七个街道全部融入温州城区规划,全面融入瓯江新城建设,永嘉进入了向大都市核心区跨越的时代。(陈晓光 汤海鹏 郑涵 陈胜豪 /文 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