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农贸市场始终是城市生活中最鲜活的底色。然而数字浪潮下传统菜场如何突围、焕新?浙江省杭州市供销合作社以“共富菜市”破题,以一座智能中台、百家公益菜市、千户摊主联动,打通从田间到“云端”的“最后一公里”,升级居民身边的“菜篮子”体验。
拓展销售增收新渠道
“您有新的订单,请注意查收!”在杭州市启慧农贸市场,“共富菜市”区域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分拣员熟练地按订单配齐西红柿、番薯等生鲜,分装待发。这里没有传统摊位的陈列式销售,而是配备了专业操作台、冷藏设备和取货架,俨然一个数字化配送枢纽。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着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当连锁超市纷纷线上开疆拓土,传统农贸市场迎来了不得不变的转型期。面对个体商户分散、标准不一的现状,蔬果等农产品线上交易成为行业难题。
杭州市供销合作社以创新为驱动力,承接并完成了2024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主城区建成100个具有公益属性的嵌入式“共富菜市”。
作为连接线下市场与线上平台的关键节点,“共富菜市”联合农贸市场在各大电商平台统一开店运营,帮助摊主零成本拓展销售渠道,既为其带来额外收入,又省去自行运营平台的麻烦。摊主李先生坦言:“之前试过开网店,但平台多、规则杂,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只要备好每日订单所需的蔬菜即可。”另一位摊主则透露,“目前约三分之一的营业额来自线上”。
推动农贸市场数字化转型
在杭州市滨江区共联农贸市场的“共富菜市”,除了日常蔬菜,还供应来自建德、淳安、临安等地的野生鱼干、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平均每家日接单约50笔,服务周边大量居民。
作为杭州市推动农贸市场数字化转型的一项探索,“共富菜市”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成乡村振兴农产品促销点、生态食材品牌化试销点、数字化农贸即时配送点和社区嵌入式服务体验点,提升传统农贸市场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智能中台是多方共赢的技术支撑。“农贸市场数字化,绝不是简单地在平台上开个店。消费者看到的是‘一家店’,背后其实是众多摊主经营户的联合体。”杭州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供销集团”)下属企业杭州亩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说。
杭州供销集团副总经理李儒月指出,最难的是农产品线上多平台销售的统一编码建设和多个摊位即时分单分账。李儒月一边演示手机端操作页面一边解释,“共富菜市”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中台,一边对接多家平台渠道,上架农贸市场的各类产品,助力拓宽销路;一边对接农贸市场多品类摊位,自动按照订单及商品编码即时分单分账,让摊主省心经营、安心结算;线下则通过“共富菜市”经营网点完成产品集单分拣包装,对接供需,助力市场“云端”转型。
探索农贸数智融合新模式
“共富菜市”便捷购物吸引众多消费者。作为常客,郭女士对这种购物新体验赞不绝口:“下班晚来不及逛市场,手机下单就能买到摊上同款新鲜菜,品质一致,省时省心。”
据悉,“共富菜市”由区(市)统筹安排,市财政按政策补助,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牵头所有网点的统一运营,实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数据结算、统一系统管理,具体工作由杭州供销集团承接。
“共富菜市”通过推动农贸市场深度嵌入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同时将公益性“共富菜市”摊位嵌入农贸市场,形成“线下专柜+云菜市”的跨平台新零售模式。目前该模式正向全国推广——杭州供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和丰表示,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中台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和运营管理方案,已成功输出至南京、北京、珠海等多个城市,实现杭州数实融合农贸模式的跨区域推广。
手机一点,不过半小时,带着田间露水的蔬菜、新鲜现切的肉类,以及远方县市的特色农产品,就能从“云端”降落,送到杭州市民的餐桌。既保留了传统菜场的烟火气,又融入了数字时代的便捷性。
现在,杭州的“共富菜市”已成为城市生活的新风景线。
杭州模式正从西子湖畔走向全国,重新定义中国人数千年的买菜方式。面向未来,杭州供销集团将在联合运营的基础上发展即时零售前置仓,逐步拓展优质日用百货经营,设置中心仓,发展集采集配业务。最终目标是构建起从产地到餐桌的即时农贸数字供应链体系,为保障城市“菜篮子”稳定供应、推动农产品上行注入新动力。(陈侠 朱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