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亚洲建筑类奖项“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颁奖典礼在韩国仁川举办。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是一项由亚洲建筑师协会设立的年度大奖,旨在推出亚洲地区的优秀建筑作品、鼓励传承亚洲精神、推动亚洲建筑环境的提升。奖项包括住宅项目、公共设施建筑、工业建筑、保护项目、综合开发、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共七大类。本届奖项共设立七大类十三个奖项,最终,全亚洲区域30个项目脱颖而出,评选出了10项金奖、17项荣誉提名奖和3项特别奖。
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董丹申教授团队设计的“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以及由浙大设计院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汇工程设计集团、中铁四局集团合作设计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双双斩获荣誉提名奖(HONORARY MENTION),这也是浙大设计院在继2022年“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紫金院区”项目荣获提名奖(MENTION)后,再获此项国际殊荣,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强劲的“浙大设计”力量。
董丹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实践岗),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届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获得者;RIBA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AIA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同业会员。
董丹申作为职业建筑师一直潜心研究源自东方哲学思想的“平衡建筑”理论架构,其在创作中坚持“情理合一、技艺合一、形质合一”的核心价值,探索民本视域下建筑学的在地共生,作品曾获得包括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在内的多项国际知名建筑奖项,并发表于各类国际媒体。
其曾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欧洲艺术中心平行展及“艺术欧洲”国际建筑艺术展;编著出版了《走向平衡》《大学校园营造中的知与行》《知行合一——平衡建筑的实践》等多部走向平衡系列丛书,颇受好评;曾受邀担任美国A+大奖建筑领域主评委、WAF世界建筑节、英国DEZEEN 大奖、WAN英国建筑新闻网大奖、LEAF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大奖、欧盟设计教育奖等国际奖项评委。
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是第19届亚洲运动会规模最大的新建场馆,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先进的棒垒球赛事中心。它不仅承载着亚运竞技使命,更为周边未来社区注入持续活力,使体育运动成为区域的文化底色。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A、E两个地块。A地块主要建设一个可容纳1万人的棒球主场,一个2500座棒球副场,体能训练馆和配套酒店。E地块主要建设一个2000座的垒球主场和一个500座的垒球副场。
有别于传统封闭式管理的独立场馆,设计充分考量赛事与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双重需求,巧妙将内部公共空间向城市开放,实现与周边社区的有机联动,呼应杭州亚运会“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精神。建筑顶部采用云波纹PTFE膜结构顶棚,兼具结构张力与视觉轻盈感,如云朵羽翼般悬浮于空,展现舒展飘逸之态。顶棚之下,半开放式体育文化商业街以街区形式串联起公众日常生活与体育竞技,构筑一个融合赛事与城市生活的公共平台,成为激发场馆持久生命力的核心引擎。
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项目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交界处。园区的整体规划以“水波为笔,帆船为墨,水墨丹青,千年画卷”的立意为核心,从整体形态上营造“烟雨江南,千帆竞过”的古运河艺术形象。
规划布局突出水墨江南的文化特色,保留和提升现状河道品质,结合场地周边河道和古运河遗址,打造人文和自然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建筑群采用中而新的设计手法,起伏的屋顶错落有致,对建筑体量进行消解,同时营造出大运河的动势,抽象的诠释江南运河文化。
功能布局遵循合理,协调,统一的原则。一条寓意丝绸之路形态的主轴线,将场地中不同的功能板块连接在一起。三块场地自西向东沿轴线展开,依次布置文博、文创、文旅三个区域:空间序列收放得当,三区既和谐统一,又不乏各自的特点。
浙大设计院始终秉持卓越的“平衡建筑”设计理念与扎实的建筑实践,深耕专业、持续创新,展现出作为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大学设计院所肩负的深厚责任与时代担当。在国际舞台上屡获殊荣,印证了“浙大设计”在技术、美学与功能性方面的高水准,以及设计背后所传达的人文关怀与文化认同,同时也展现其不断为亚洲及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推动建筑艺术与城市文明的对话与共进。(严雅萍/文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