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彰显特色放大优势 联动周边协同发展 浙江为山区海岛县中心镇定制“一镇一策”
今年来,浙江分两批公布了105个省级中心镇名单。记者日前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51个山区海岛县中心镇已经编制好“一镇一策”,并由设区市政府名义印发。
“针对经济相对薄弱的中心镇制定‘一镇一策’,相当于为它们量身定制落地政策,并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行动方案。”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室主任洪祎丹表示,山区海岛县中心镇本身资源要素不足,只有发掘并善用本地价值优势,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选好赛道,是第一步。此前,浙江明确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等特色镇。这意味着,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行不通了,中心镇必须基于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为今后三年甚至更长时期确定一个有潜力的发展赛道。
“赛道越聚焦,发展思路越清晰。”龙游县委常委、湖镇镇党委书记林峰告诉记者,在明确了“生态工业”的方向后,他们更加坚定了做强产业的决心,比如要做大做强传统特种纸产业、培育发展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培育绿色食品工业等。当下,投资7亿元的印刷产业园正在建设,这是从应用端来拉长产业链,把特种纸产业打造成百亿集群的举措之一。
翻看各地“一镇一策”,除了自身发展,中心镇还多了一份“老大哥”的责任。记者发现,不少中心镇在编制方案过程中,都结合自己能力和周边乡镇资源,“一盘棋”式谋发展。比如把打通与其他乡镇交通路网、新医院辐射周边乡村、产业模式惠及更多百姓等写入“一镇一策”。
缙云县新建镇正是如此。新建镇以农业见长,这些年单是麻鸭就形成了“保种—养殖—加工—体育竞技”的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突破25亿元,带动1.5万人增收。该镇党委书记陶金红表示,今后他们要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让新建镇成为区域农业产业“引擎”,带动周边乡镇农业产业模式从单一生产转向多元增值,实现组团式发展。
结合地方特色定制发展方案,是浙江缩小区域差距、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2021年,浙江就曾为原山区26县量身定制“一县一策”,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在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处相关负责人看来,在“一镇一策”的政策、路径以及资源要素支持下,中心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资源重塑拥有更多发展后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光山区海岛县中心镇实现“一镇一策”全覆盖,非山区海岛县中心镇也在积极借鉴这一路径,为地方发展绘蓝图。比如安吉梅溪镇的“一镇一策”方案,就瞄准“工业强镇”,推动临港绿水经济带建设与现代农业、特色文旅齐头并进。(记者 郑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