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王阳明先生留下“心学”智慧;500年后,一场特别的发布会在他的故居——浙江宁波余姚市举行。
9月22日,“文化向新力・今天我发布”阳明文化专场在余姚举行,三位发布人通过文创开发、书迹研究、教育实践让阳明文化“活”起来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阳明文化的魅力和时代价值。
2013年,李福彬初到余姚时,“王阳明”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文化符号。他偶然发现王阳明的生日(1472年10月31日),发现彼此相隔的年月天数时,这位历史人物瞬间变得具体而真实。“那一刻,我想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从一件印有阳明文化的T恤开始,李福彬的团队开启了文创探索。文化衫推出后意外畅销,随后发起的“文化快闪”活动,一周内吸引了5000多名海内外余姚人参与,话题阅读量破百万。随后,团队与王阳明故居合作开设“阳明书坊”,推出潮玩公仔“阳明悟道”。这款融合心学哲思与现代审美的产品,三个月内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各种各样的“打卡照”刷屏各大平台。
“让年轻人从潮玩中读懂先贤神韵”。如今,团队新出版的阳明生平漫画绘本即将面世,继续书写让圣人走进日常的故事。
计文渊20岁前因一幅墨迹法帖与阳明文化结缘,此后40年沿阳明先生足迹寻访、整理、鉴定王阳明真迹、碑刻拓本120余件。2012年,他促成流落日本200多年的《思归轩赋》墨本书迹回归余姚。这份赋作勘正了《王阳明全集》中《思归轩赋》的多处谬误,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活动现场,计文渊展示了《思归轩赋》墨本书迹。他提到,今年5月王阳明书法手卷《王文成公诗翰》拍出1.09亿人民币,印证了其艺术与思想的双重价值。“阳明书法与心学一脉相承,笔触遒劲洒脱,结构新奇却沉稳,是‘格物致知’的载体。
面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难以养成,专注幸福教育20多年的陈雪媛在阳明先生《传习录》中找到方向,用“一拉一推自我管理”法践行“致良知”思想,让教育走向“育心自觉”。
她和城南的老师们从实验班入手,教孩子践行“一拉一推自我管理”:上课走神时“拉”自己回课堂,想放弃作业时“推”自己完成。学生小刘从坐不住听不好,一步步走向专注听课、完成作业,毕业时写道:“我今天推着自己写了作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了……”
自从践行“致良知”,校园发生明显变化:学生做操不再喧闹、学校环境开始干净,操场边的杨梅也能顺利红满枝头……“致良知”点亮孩子心灯,幸福教育正慢慢照进现实。
现场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的老师通过视频连线取经,阳明心学正漂洋过海,滋养更多孩子。
谢建龙表示:“三位发布人展现了阳明文化的立体传承——李福彬的创意让阳明文化接地气,计文渊的坚守赋予学术深度,陈雪媛的实践证明阳明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阳明心学鼓励个体追求内心的真实和价值观,这是最具创造力的动力源泉。”
从潮玩到墨宝,从课堂到海外,这场发布会正是阳明文化“知行合一”的当代实践。(余宣/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