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5A创建项目步入收尾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正抓紧开展梳理检查、细节完善等工作。景区管理运营团队分时推进与5A景区适配的管理及服务专题培训、业态项目招商。由社区干部和热心居民组成的“爱妈巡逻队”“妈妈团”等志愿服务队,积极维护环境秩序。
多方协力的“紧锣密鼓”,映射的是浙江省衢州市推进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快马加鞭”。今年4月,衢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攻坚会议,部署创建冲锋工作。7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又启动创5A百日攻坚活动。按照计划,今年秋季他们将迎来景区创建的最终国检。“时间紧、任务重。”几次会议,衢州市主要领导都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必须充分统筹各方资源和要素,确保顺利打赢这一仗!
对于自己该不该、能不能创5A景区,决策前衢州市即有自己的研判。2021年春,衢州市政府召开“决策开门会”,专题征求各界专家意见。与会专家经过实地调研后一致认为,从资源禀赋来看,衢州是“古城、儒城、水城”三城合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旅游发展格局上来说,衢州主城区缺一个核心旅游产品去挑起“市里提出的浙皖闽赣联盟花园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放眼市外周边区域,以文化为直接载体的高等级景区也相对缺乏。衢州依托南孔文化为核心的古城底蕴创5A景区,不是可创可不创,而是有资源、有需求,必然要创。
坚定认识后,衢州市委市政府迅即将创5A列入重点工作之一,组建创建工作专班,积极与国家和省文旅主管部门对接,拟定总面积3.46平方公里的规划方案,整合市区衢州古城墙、孔氏南宗家庙、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国保单位和国家级街区,以及多项非遗资源,将景区设置为儒学文化研习区、宋韵古城体验区、六艺生态游乐区、鹿鸣创意休闲区四大核心功能区,构建“儒学文化+古城风貌+生态休闲”三位一体的文旅空间。

由于景区创建范围涉及的区块并非全部集中一处,且各组成区块与城市商业、生活区交织,无法通过设置围墙和门禁“收门票”形成传统封闭式景区,这无疑会为后期管理增加难度。但衢州市决策层认为,除个别文保单位,其余坚持实行全开放式,城市即景区,恰好能够促进“主客共享”,有利于更好辐射和带动古城全域资源转化,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和能级。相比这种效益,秩序管理方面的挑战“不足为惧”。
方向锚定,激发干劲。这两年来,衢州坚持对标国家标准和既定规划做好“规定动作”,以“三月一小步,五月一大步”的节奏,持续深化景城共融、加快景区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系统优化。2023年7月,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通过文旅部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2024年3月,召开文旅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古城5A创建推进会,明确以5A创建为要领,推进基础设施、业态创新和品牌提升。几个月后,成立副县级的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作为管理主体,承接创建任务;确定衢州市大花园集团作为运营主体,负责景区的市场化运作。
为避免陷入不少类似景区“文化性重、旅游味轻”的怪圈,当地在创建5A景区期间,一方面坚持从业态活化上着手,利用景区内赵抃祠、钟楼等“大容量”文化场所,推出《琴声鹤影》《衢州三怪》等沉浸式演艺节目,让历史建筑成为讲述衢州故事的“活舞台”,实现游览景区“一路有戏”。一方面坚持从氛围营造上发力,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思路,在景区内常态化开展美食体验、非遗展演、文艺赋美、国潮游学等多彩的文旅融合活动。

“5A景区就是衢州城市休闲生活的中心区域、精华地带,是城市的窗口,整个城区又都是5A景区的基底和协作圈。”衢州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龚晓峰表示,基于这种日渐成形的共生关系,当地践行声名鹊起的“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文化,借助全市旅行社、A级景区、“展馆联盟”等平台,培育一支由导游、讲解员、出租车司机等广大职业人员组成的“当地向导”队伍,力争随时多地为来客介绍景区、讲述衢州。
随着景区轮廓的清晰,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5A景区的初心和愿景,正在市场检验的正反馈中逐渐得以实现。2025年春节假期,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到访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16%,跃升至全省春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热度榜Top7。紧邻其后的“五一”假期,景区也斩获相近的业绩。
“创建越往深推进,我们越感觉到,5A不仅是一个金字招牌,更是一个发展杠杆,但它撬动的又不止是发展,还有全市上下的人心。”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周路平说,就像打一场仗,有一个目标牵引,激发人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祝佳妹 梁山君/文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