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银行把“绿色金融”锻造成外贸突围的“金钥匙”,让每一笔跨境融资都自带“碳足迹”和“绿色溢价”。
融入国际体系,奠定发展基础
湖州银行主动对接国际惯例:加入赤道原则,取得绿色信贷“入门券”;成为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会员,与全球同行同席交流;参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研究,把欧美CBAM、ISSB等前沿要求转化为可落地的“湖州参考”。三张“绿卡”虽不耀眼,却让这家中小银行得以与全球绿色金融节奏同频,也为湖州外贸企业争取了一份先行先试的从容。
深化国际合作,创新融资模式
在“引进来”战略指引下,湖州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引入亚洲开发银行国内中小微企业去碳化转贷款,5000万美元资金撬动32亿元绿色投资;与新开发银行合作落地其国内首笔可持续基础设施绿色资金,3个月内完成6个子项目投放;与亚投行签署生物多样性金融战略协议,开创生态系统保护金融合作先河。
在与国际多边机构合作的基础上,湖州银行打造“多边机构+同业银行+绿色贸易”跨境融资新模式,通过三方协同运作,形成资金闭环。同时配套优惠结算服务,使绿色出口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0-15%,回款周期缩短30天以上。目前已在新能源设备、木地板等“一带一路”贸易中成功应用,既保障了交易安全,又提升了中国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助力绿色出海,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广交友”策略,湖州银行建立起覆盖192家海外银行的代理行网络,为50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同时,参与“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完成3.3亿美元跨境结算。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组织企业对接国际资源,并探索建立南南金融合作联盟。
推出“外贸绿小贷”特色产品,将ESG评价深度融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累计为170家企业提供4.5亿元授信支持。单户最高300万元的授信额度,切实满足了外贸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应对绿色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湖州银行前瞻性布局碳关税应对服务,组建专业团队跟踪欧盟CBAM政策,开发碳核算工具,已为富钢集团等企业提供转型规划服务。通过建立企业碳账户和ESG评级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湖州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信贷占比超32%,为出口企业年均节省成本3000万元,创新做法入选全球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华楠/文 湖州银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