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28 14:10:23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浙江松阳让沉淀千年的古韵焕发新活力

字体:

  青山环绕、溪水蜿蜒、古村错落、古渡泊舟、古树参天……行走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目之所及皆是古典韵味。如何让沉淀千年的“古”,在新时代迸发鲜活的“新”?今年7月召开的丽水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给出了清晰答案——打造“古典中国”焕新发展县域样本。

  锚定这一战略目标,松阳聚焦“强工”“强城”两项重大任务,坚定不移沿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市场化路径全力冲刺。

  海报设计:战晓菁

 修复“老屋” 探索多条古村落活化路径

  在松阳的群山中,78个中国传统村落如珠玉散落。青山绿竹、黄墙黛瓦、小桥流水……这如诗如画的古村风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交通闭塞、山高路远,“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何唤醒“沉睡”的古村?松阳率全国之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和“拯救老屋行动”。2014年,松阳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2015年,松阳成为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2016年,松阳被确定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

清晨,雾气笼罩下的四都乡陈家铺村。新华网发 松阳县宣传部供图

  在四都乡陈家铺村,50余幢老屋的生态修复工作让古村迎来“流量”转机。2016年,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之一的先锋书店与著名民宿品牌飞茑集先后入驻陈家铺村,2018年开业即吸引大量游客。

  游客多了,各种各样的新业态随即落地开花:有村民回乡开起了云边山色民宿,入住率达到80%;今有光文创店与近百名设计师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青田华侨来这开了“木言木语”咖啡馆,每天能卖出近百杯;本地一对老夫妻经营的老鲍农家乐,天天爆满……2024年,陈家铺村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45万元。

  同样得益于“拯救老屋行动”,三都乡松庄村修缮了村里的古民居、古桥和古道,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历史肌理得以保留延续。为避免同质化,松庄村决定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建设。今年4月,村内的“织”美术馆正式开放,首展《未织之境》展出了国内外艺术家与当地村民共创的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更多“老屋+”的创意正在松阳不断迸发:“老屋+工坊”模式,建成红糖工坊、豆腐工坊等36个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特色工坊;“老屋+民宿”模式,建成过云山居、云端觅境、鸣珂里等一批精品民宿示范项目;“老屋+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平田农耕馆、契约博物馆、玖层美术馆等一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相继落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

  截至目前,松阳挂牌保护超1200幢传统建筑,对326幢老屋、225座宗祠及38座古廊桥进行抢救性修缮。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不远千里来相见”,松阳以“老屋”为核心,探索出多条古村落活化路径。下一步,松阳将持续擦亮“古村民宿第一县”的金字招牌,全力向“全国县域旅游重要目的地”挺进。

扩量提质 勾勒生态工业跃迁新图景

  松阳赤寿生态工业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华迪特材(松阳)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钢管项目建设现场,近百名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目前厂区厂房已建设完毕,只剩下办公楼没建好,预计11月投入试运行。”华迪特材(松阳)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爵鹏介绍。

 华迪特材(松阳)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钢管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网发 松阳县宣传部供图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04年以来,不锈钢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崛起为松阳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二十年磨一剑,2024年,不锈钢产业总产值达109亿元。

  产业要扩量,项目是关键。今年以来,松阳围绕不锈钢产业链精准招引,浙江巨钢特材集团有限公司镍基合金特种不锈钢厚壁管项目、富田不锈钢(丽水)有限公司海洋工程管件项目等一系列优质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在松阳聚集,助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松阳吸引企业投资的秘诀在哪里?

  “松阳不仅具备一定规模的不锈钢管产业集群,而且政府主动对接、高效服务。”王爵鹏坦言,从表达投资意向到正式签约只花了一周时间,高效的服务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松阳招引项目的诚意,也成为松阳吸引企业集聚的重要底气。

  生态工业向更高能级跃迁,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硬核支撑”。

  早在2021年,松阳便出台产业数字化的行动方案和扶持政策。截至2024年,全县共有12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今年5月,位于松阳的浙江华威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装甲门/系统门智能工厂与上上德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精度海洋工程用不锈钢管智能工厂入选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一批)名单。

  自今年数字化系统上线以来,华威家居整体产能大幅提升。“2024年我们一个月大概生产两三千樘门,今年能生产五六千樘,产能翻了个倍!”华威家居智能制造与信息化部首席技术官魏付国自豪地说。

  一手抓项目招大引强、招高引优,让产业规模“大起来”;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让现有产业“强起来”。松阳正举全县之力打好生态工业扩量提质攻坚战,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积极向丽水工业大县挺进。

  步入新的征程,松阳生态工业呈现“进”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30.84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9亿元,增长11.3%。

点绿成金 探索“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新路径

  松阳地处浙西南最大的耕作平原——松古平原,承载着底蕴深厚的农耕文明。“松阳熟,处州足”是对这片土地物阜民丰的生动描述。为加速农业产业化,向长三角高效农业强县挺进,松阳正全力探索“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新路径,推动更多“土特产”转化为富民产业。

  茶,是松阳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前,松阳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45亿元,以占全省5%的茶园面积,产出浙江全省10%的茶叶产量和8%的产值。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国际博览会上,松阳县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精彩亮相:屿山空茶馆以松阳地方茶为基底,创新推出40多种别出心裁且颜值颇高的新式茶饮;浙江茗阳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抹茶、蜜桃乌龙、荔枝红茶等多口味茶叶含片;浙江正德和食品有限公司则专注研发茶香肠、茶腊肉、茶酱鸭等茶食……

 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国际博览会屿山空茶馆展区。新华网发 松阳县宣传部供图

  “只有创新运用深加工技术,才能把一片茶叶真正‘吃干榨净’。”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多功能性茶产品,附加值能提升几倍甚至几百倍,让小茶叶实现“跨界增值”。

  从“喝茶”到“吃茶”的延伸,只是松阳做优做强茶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当前,松阳正构建起一条完整的茶产业链条:80平方公里的高山有机茶谷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累计培育茶叶网店1650家,2024年茶叶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大木山茶园景区推出登茶山、采茶叶、品茶宴、住茶宿的“一条龙”文旅体验;打造“松阳香茶”“松阳银猴”两大区域公用品牌。这条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链,把一片茶叶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在新兴镇,绿茗峰茶文旅共富工坊积极开展手工制茶、电商直播等培训活动。“工坊里的茶叶加工设备全部对外开放,只收取人工、水电等成本费,为附近茶农提供便利、节约成本。”绿茗峰茶文旅共富工坊负责人叶洪清介绍。

  据悉,自2023年10月建成以来,该工坊已举办手工制茶、电商直播等各类培训20余场,培训900余人次,带动3个村集体增收35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土特产“富”的成色。

  山水富民之道,远不止茶叶。

  围绕打造全国食用菌产业强县的目标,松阳持续做大做强“松阳鲜菇”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2.37亿元,辐射带动就业2.5万人,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做好“非粮化”整治优化“后半篇文章”,松阳发展“稻+蛙”“稻+鳖”等“稻+X”特色生态产业模式共计1500余亩,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共富“稻路”。

  一个个土特产变身“金饽饽”。今年上半年,松阳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增速位居丽水全市第一。(张欣怡)

【责任编辑:汪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