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中国五金博览会正值青春芳华,活力满满,精彩多多。盛会在每年金秋季节举行,既是收获,也是播种。以它为龙头,中国(永康)国际门业博览会、永康国际机械装备及工模具展览会……系列展会百花齐放,赋能广告、餐饮、住宿、旅游、文化等百业兴旺。
1996年第一届中国五金新产品博览会。
三十年前,永康创办了中国五金博览会;三十年来,博览会也在深刻改变着永康城,改变着永康人,改变着永康五金。展会自身在风雨兼程中升级蝶变,同时也有它始终未变的坚守。值此第三十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如约启幕之际,我们不妨回眸这三十年,探寻它有哪些“变”与“不变”。
唯变不变,与时偕行
变,在于影响力持续攀升。交易额从5亿多元到150多亿元,展位从100个到1500个,从简陋的商交馆到恢宏大气的现代国际会展中心,从单纯现场展示交流到同时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博览会……中国五金博览会连续20年被商务部列为重点引导支持展会,并多次被评为“十大产业展览会”和“开幕最具品牌价值展览会”。
变,在于“朋友圈”不断拓展。中国五金博览会每年都吸引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客商聚会永康。除了“世界五金精品馆”常年开放,像今年的展会,还设置了境外品牌馆,日本高壹、美国得伟、西班牙Tumtec、中国台湾亚德客等知名品牌一起亮相,同时有近300名境外采购商带着订单奔赴盛会。
变,在于生产力稳步提升。中国五金博览会不仅有五金产品的展示交易,也有行业信息的交流,还有市场、科技、人才的架桥,更有头脑的碰撞。永康人的眼界、观念一次次被刷新,五金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共赢蜕变。博览会展品从“低小散”的传统小五金,到如今代表新质生产力,应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技术的“高精尖”现代五金,喜讯频传。
不变应变,照见未来
不变的,是“无中生有”“永”立潮头的改革创新精神。永康没有金属矿产,土地等资源也相对匮乏,却成为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等诸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七都一城”等国字号金名片,靠的是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30年前,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展会对永康这个县级市来说,风险和考验前所未有,因此也不乏争议的声音。为了助力特色鲜明的永康五金产业开拓市场、转型升级,时任市委主要领导果断拍板:“办!”此后的历届博览会,内容形式都力求突破,力求实效,也因此始终常办常新,让广大客商有钱赚,有利图。
首届世界五金发展大会。
不变的,是“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的办展宗旨。中国五金博览会从创办伊始就着眼未来,胸怀世界,致力于国内外五金行业沟通对接,而不是局于一时,限于永康。秉持这一开放的初心,永康还提出了打造“世界五金之都”,举办“世界五金发展大会”,发布“世界·永康五金指数”,开展“永康五金品牌出海”系列活动,推广永康五金产业品牌标识……2024年,永康进出口总额超500亿元,较30年前增超百倍,出口增速列金华第一。永康五金产品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地瓜”藤蔓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
不变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发展的战略定力。办好中国五金博览会,本质在于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永康历任党政领导,还是上级党委政府,无论对一年一度的五金盛会,还是对“五战双强”等中心工作、重要抓手,坚持有利于永康发展的事就努力干、不停干,甩开膀子干,克难攻坚干,持续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宽敞、便捷、公正的赛道,充分激发经济活力。
可见,五金盛会这三十年,“变”的是做法和成效,“不变”的是使命与初心,二者无疑是永康“发展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不可或缺,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必需的辩证法。(汪建华/文 永康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