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成了可交互的朋友、蛟龙号“潜”入了乡村课堂、AI代替画笔绘出了乡村教育的畅享……数字化浪潮为乡村教育注入新可能,更在少年心中种下科技梦的种子,等待着被风托起。
9月24日,2025杭州云栖大会的人工智能之风如约而至,20名来自偏远山区的“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以下简称“少年云”)师生走进云栖小镇,体验前沿科技、畅谈AI教育。时间虽短,但那些被留下的炙热目光与真情寄语,承载着对数字世界的好奇,更藏着被技术点亮的未来乡村教育梦。
“少年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四川省康定市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老师谢晓君
“看,输入的指令真的变成了一首歌。”云栖大会1号人工智能馆内,来自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的张敬轩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这个来自云贵高原爱唱康定情歌的孩子不会想到,自己每天使用的云电脑,就藏在这些前沿技术中,而这些科技正悄然改写乡村教育的“硬件剧本”。
一切还要从一次沉甸甸的调研讲起。5年前,3000多所学校调研结果折射出乡村科技教育的不足:乡村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教育设施换代难、周期长,师生数字素养与城区差距显著。2021年,“少年云”由此诞生,基于云计算的无影云电脑,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捐赠创新性AI云教室,用技术打破资源壁垒,拉开了未来教育的崭新大幕。
在“少年云”推进的近5年间,当年的调研数据已被颠覆:从75%的乡村小学电脑使用超7年,到将算力、存储、维护搬到云端,运维效率提升10倍;从不足5%的学校配有专职信息科技老师,到云教室建起校校之间、家校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协作网络,优质资源触手可及……截至今年9月,“少年云”已为25个省份的350多所山区、海岛学校建设了AI云教室,受益师生35万余人。
“少年云、科技梦,让孩子们的梦想越飞越高”——吉林省汪清县第三小学校老师葛华
在云栖会客厅“向科学家提问”活动的现场,孩子们围坐在阿里云无影总裁张献涛的身边:“无影电脑的云端到底有多强大?”“‘少年云’得过很多奖,还去过联合国,你的获奖感言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做云电脑?”。现场参会者们不时被天马行空的问题逗笑,又不停感叹着孩子们对人工智能、对智慧未来的热爱与期待。
“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在升级‘少年云’的能力,让大家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张献涛对孩子们回答道。从打通硬件壁垒,到激发学生科技创造力,少年云以其强大的算力,不断刷新着孩子们对科技创新、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认知与体验。
在AI云教室里,一根网线、一台显示器、一个键盘,山里的孩子时时刻刻都能体验式学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的科技,学习自主性得到极大激发。累计超过1万节特色课程在云机房开设,学生的AI互动超过61万余次,不少学校的学生编程量比过去实现成倍增长。
不论是借助“少年云AI名师”平台让学生们与历史人物展开互动,还是通过同步课堂跟着中国美院志愿者学素描,更或是是边境小学课堂上国之重器AI模型释放的民族科技魅力,越来越多的乡村师生在云端,做着越来越大的科技梦。
“愿来到这里的所有人都像星星一样,在社会中闪烁。”——浏阳市小河乡小河初级中学学生谢天磊
即便只有半天时间体验云栖大会的各类新科技,但也足够让孩子们把未来的梦做得更大:长大后我一定能创造一个算得更快更好的芯片、工业机器人可以再小几倍更灵活、用AI创作不一样的唐卡……
师生们虽已返程,但当把师生们对“少年云”的实践与科技的感知放在更广阔的科技发展背景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助学项目的成长,更是基础教育AI化的转型轨迹——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搭建,逐步迈向“面向未来的人机协同生态”。
到2026年,“少年云”将走过第一个5年,来之路不易却坚毅。“‘少年云’经历了试点验证期、深化应用期目前已经进入了AI融合期。”“少年云”项目负责人表示,当前的“少年云”以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为核心,重点探索AI大模型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核心目标是让乡村教育实现从“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覆盖”到“AI赋能教育提质”的跨越。
下一个5年,“少年云”将继续沿着轨迹,打造稳定、安全、友好且便捷的云教学使用环境,强化教师数字教学能力,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同时,依托项目平台,将更多优质师资、精品课程精准送达农村学校,为乡村教育注入更丰富的发展动能。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一个无比幸福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大家的成长与逐梦提供了广阔空间。”正如张献涛在与师生交流时所说,科技浪潮让每一份对未来的憧憬都有落地的可能,那些种在云端的未来乡村教育的美好期许,也一定会闪闪发光。(刘滢/文 阿里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