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作为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空天信息国际产业对接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机构、行业领域、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空天信息前沿技术交流、数据服务、场景探索、产业对接等内容,以会聚智,以会聚商,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空天信息国际产业对接会的协办单位,浙江诸暨经济开发区(简称“诸暨开发区”)也组织了7家代表性企业携17件前沿科技展品参展,成为“数链空天”展区参展企业最多、产业链覆盖最全的开发区。借助这一契机,诸暨开发区系统展示了近年来在低空经济、空天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与先进制造能力,讲述了一个传统制造业集聚区向高科技空天领域进发的“产业跃迁”故事。
链式思维,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化机制为主导,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的航天产业形态,涵盖航天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发射服务及产业应用全链条。”会上,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谈到,“商业航天要形成产业化,供应链建设尤为重要。能否建立起一个支持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的供应链体系,是商业航天能否成功产业化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践,广泛应用于数字贸易、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监测等多个领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推动这一产业链协同发展,会议现场举行了一系列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涉及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卫星通信应用、模型计算研发等。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显著的特点和关键的路径。”诸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科技城建管办主任何宇彬在推介环节介绍,诸暨将“链式思维”贯穿始终,清晰规划了以卫星、无人机两大产业链为核心,培育零部件、新材料、地面装备三大集群,布局高端测试服务的“231”产业格局。
这一共识在诸暨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天成益邦无人机智造基地、浙江天链航天测控等60余家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
与此呼应,现场签约的零重力飞机新能源载人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已在诸暨开发区完成土地摘牌,即将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引进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产线,建成集部装-总装-地面调试-整机试车-终检-生产试飞-整机交付的新能源载人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
零重力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炎表示,“我们已与诸暨本土企业圣翔航空(主营多旋翼eVTOL起降场建设)接触,计划开展密切合作,形成本地产业协同;此外,整体产业可依托长三角完整产业链进行布局,降低供应链成本与风险。”
无独有偶,前不久天成益邦新枢智造基地启幕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也在诸暨开发区举行,项目专注于无人机地面方舱车及无人机的研发生产,计划构建起以无人机地面站系统软件开发为核心,联动无人机设计、特种车辆改造、方舱生产的产业生态,打造全链路智能生产场景与新质生产力示范线,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无人机指挥系统“全自主化、厘米级导航、秒级决策”的核心突破。
平台赋能,打造产业集聚新生态
目前,浙江已将空天信息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会上成立了空天信息产业专委会。其致力于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并提供精准的政策服务。
与此呼应,诸暨打造的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空天装备)正成为当地产业集聚的承载平台。这座规划面积约7050亩的“未来产业社区”,处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交汇区,按照“两心引领、轴带链接、四片联动”的空间格局布局建设,确立了以空天装备为主导、智能视觉为特色的“1+1”产业体系,计划打造一座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商业商务、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品质小镇。
如果说海归小镇是诸暨航空航天产业未来的空间骨架,那么浣江实验室就是其中最先跳动的心脏。
目前,浣江实验室已建成八大研究中心,拥有常驻科研人员175人,与紫明低温、镭诺智能等一批本地或引进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9家,累计开展技术合作70项,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22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实验室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诸暨首批列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高能级科创平台。
“我们还正在配套建设通用机场,支持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何宇彬表示。
环境优化,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在随后以“AI+空天,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会”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嘉宾们围绕如何通过政策、人才与资本的优化配置,为产业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抓住确定性的发展机遇展开讨论。
诸暨深谙此道,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诸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诸暨市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培育、产业环境配套等给予4大方面16条鼓励措施,扶持范围涵盖卫星研制发射、适航取证、维修资质认证等全链条。同时,设立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通过直投、招商基金、定增等方式,深化“政府+基金”“基金+项目”招商模式,招引“高精尖”项目落地。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高端人才,诸暨创新实施高端人才免评审落地、重点高校人才计划互认等改革举措,并依托欧美同学会遍布全球的人才资源,动态更新与诸暨产业相匹配的全球高层次海归人才库,聚力打造海归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现尖端技术产业化落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诸暨开发区创新的“飞地”模式,在杭州、广州等地设立“诸暨岛”5个,在诸暨打造生产基地“杭州港”4个,双向联动,着力解决科创企业在引才留才上的痛点,实现企业“研发在大城市-生产在诸暨”。目前,飞地联动规模已超20万平方米,累计引聚科创型企业130多家,集聚硕博及以上人才250余名,有效提高招才引智效率和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汪菁璐/文 诸暨经济开发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