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何以富一方百姓?一个废弃矿坑如何逆袭成网红打卡点?一片湿地如何涌动科技浪潮?答案就藏在浙江的绿水青山之间。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同一颗种子,深植于之江大地,如今,它已结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累累硕果。(郭妍廷)

大运河杭钢公园曾是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在保留原有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园区经过改造更新,成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部分,由钢铁生产基地蝶变为面向市民的休闲文化公园,实现“铁锈红”到“生态绿”的转变。新华网发 郭妍廷 摄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852.91公顷,历经二十年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与精细化养护,实现从“工业遗留痛点”到“城市生态亮点”的华丽转身。如今,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89.2%,每年吸引约280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新华网发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从立法保护到数字化管理,从生态修复到文旅融合,杭州西溪湿地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发展路径。截至2024年底,西溪湿地累计荣获“国际重要湿地”等30余项国家级以上荣誉,年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亿元。新华网发 郭妍廷 摄

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依托太湖湖岸线打造“太湖有风”青年集市,以夜游、夜食、夜娱为亮点,在满足市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引导返乡青年积极参与文旅创业。新华网发 陈海伟 摄

位于湖州市安吉县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几年前还是一座废弃矿坑,如今以“咖啡业态”为载体,以“颜值经济”为主旋律,蔚蓝湖水+清冷岩石、咖啡+露营+旅游,“废弃矿坑”这个“生态疤痕”变废为宝,成为乡村旅游共富新亮点。新华网发 郭妍廷 摄

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探索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一个由废弃老屋改造的“一片叶子”茶饮空间,凭借12米全景落地窗,2024年吸引约5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新华网发 郭妍廷 摄

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的DNA数字游民公社以“新游牧主义”理念吸引远程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及创业者等,在绿水青山间追逐个人梦想。自2020年正式运营以来,DNA数字游民公社累计接待数字游民超1.5万名,常态化旅居人数保持在150-200人。新华网发 安吉县溪龙乡人民政府供图

在丽水市庆元县安南乡野樱谷中,野樱花与树龄50年以上的荒野茶树共生。近年来,庆元县启动荒野茶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深化“三茶统筹”新理念,创新“研发、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荒野茶全产业链。目前,庆元荒野茶产量超12.65吨,产值8000余万元。新华网发 庆元县安南乡人民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