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你知道吗?在浙江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人们会选择农历八月十六过中秋。
在浙江省台州市,当地就广泛流传着这种风俗。台州临海市博物馆馆长陈引奭介绍说,关于这一风俗的起因,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元朝末年,台州人方国珍在中秋节起义抗元,遂在农历八月十六补过中秋。
其他说法还包括:明代临海籍状元秦鸣雷因为母亲农历初一、十五都要吃素,所以把过中秋的时间改到农历八月十六;以及戚家军在台州抗倭时,识破了敌军在中秋夜偷袭的诡计,大获全胜,台州军民为庆贺,在次日再过中秋。
与台州相邻的宁波市,也有类似民俗。宁波市文化馆(非遗中心)研究馆员竺蓉说,宁波市南部的宁海县历史上曾属台州,因此当地对这一民俗的说法,也与方国珍起义抗元有关。而在宁波市其他地区,相关传说可追溯到南宋。据说,南宋宰相史浩是宁波人,每年中秋都要从都城临安赶回家与母亲团圆,但是有一年迟到了一天,乡邻们为他的孝心感动,也把自家中秋改到农历八月十六才过。
“我们经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像‘八月十六过中秋’就是典型例子,能流传至今,证明了它很强的生命力。”浙江省非遗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陈华文说,中秋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独特的区域性民俗能增强当地民众对乡土的热爱和文化认同,也需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记者冯源)
【责任编辑: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