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龙港的发展史,是一部镌刻着改革印记的奋斗史、创新史。自1984年建镇,尤其是2019年撤镇建市以来,这座浙南城镇乘改革开放东风,历经“农民城—小城市培育—撤镇设市”三次跨越,从滩涂渔村蜕变为“中国第一农民城”,再到新时代首个“镇改市”,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了城镇化改革的传奇篇章。
新华社浙江分社推出系列报道《新型城镇化改革龙港经验》,在新华网刊播。
新华网杭州10月8日电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高质量健康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切。在浙江温州龙港市,医养服务正从“保障基本”向“品质享老”跨越,让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既有温度,更有质感。
走进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温馨场景随处可见:护理员陪着老人拍手歌唱,老人们围坐观看经典剧集《西游记》,笑声与暖意弥漫园区。“住这儿太舒心了!不舒服时医生护士随叫随到,伙食、卫生都没话说。”从平阳入住仅两个月的杨奶奶,脸上满是笑意。入住近一年的方爷爷夫妇同样赞不绝口,喜爱诗词创作的他,对园区细致的护理服务和宜居环境格外认可。
这份“舒心”,源于龙港市以“大部制”改革破解养老服务“多头管、管不好”的困境。近年来,龙港整合民政、医疗、教育、社保等8个民生领域职能,落地养老床位补助、长护险、医疗保障等35项支持政策,由单一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让政策协同更高效、资源调度更顺畅。
在此基础上,龙港市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密度分布、服务半径等因素,构建起“1+3+4+N”三级医养服务体系——以医养康教研示范园为核心牵引,联动3家康养中心、4家医养中心,带动74家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将30家老年食堂、20家健康驿站等便民资源纳入社区养老综合体,实现医养服务“一站式”集成,覆盖全市7.5万老年人口。
医疗资源的深度赋能,是龙港实现“养老”向“享老”跨越的关键。医养康教研示范园不仅引进20家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还开通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转诊绿色通道,累计提供助医、助行、康复训练等服务超1万人次。园区设立的认知康复研究中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认知功能筛查,累计识别出3000余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者,实现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2024年5月,该示范园成功入选全国重点培育“样板医养综合体”,目前养老部分入住率超60%,医疗部分使用率达50%。
为打通医养服务“最后一公里”,龙港市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基层卫生院与毗邻养老院的“两院”巡诊机制,构建“慢病靠医养、急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闭环。针对突发急危重症老人,基层卫生院及时上门或快速转诊;针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老人,转入社区养老院后,由卫生院定期巡诊、建立健康档案并系统管理,形成分级分类服务模式。
截至2025年7月,龙港医养结合服务已惠及2.5万余名老年人。随着“1+3+4+N”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以及2500张以上新增养老床位的规划建设,龙港正让更多老年人触手可及“享老”生活,绘就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汪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