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发布了《2025浙江省百强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浙江百强企业展现出强大韧性,营业收入总额突破11万亿元大关,连续三年站稳十万亿台阶,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在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
规模再上台阶,头部引领作用凸显
数据显示,2025浙江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11368.58亿元,较上年增长5.22%,资产总额99869.18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企业“头部”方阵进一步扩容。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3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稳居前三。更有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营收增速超过3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浙江省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提升至292.33亿元,较上年增长11.09%,反映出竞争加剧与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浙江企业在国家级榜单中表现抢眼,有56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企业500强,数量较上年增加5家,位居全国第二。在世界舞台,浙江亦有10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与上年数量持平,彰显了“浙江军团”的全球竞争力。
浙江的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在百强企业中,民营(股份制)企业达到78家,贡献了78.60%的营业收入和83.77%的利润总额,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
制造业“压舱石”作用稳固,创新驱动产业新动能
虽然近年来浙江省三产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二产,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依然是浙江经济的坚实支柱。制造业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达77615.62亿元,增长6.85%。在省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据66席,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3.39%。
从行业分布看,浙江制造业呈现出“传统产业根基深厚,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鲜明特征。
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及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作为优势产业,12家企业贡献了18585.80亿元营收,纳税741.70亿元,均位居各行业前列。冶金、金属制品业(13家企业,营收16795.84亿元)和电气及电池制造业(8家企业,营收8770.14亿元)同样是万亿级产业集群,构成了浙江制造业的基本盘。
高端制造势头强劲:交通运输设备及配件制造业(5家企业营收9170.00亿元)和办公、影像等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5家企业营收2551.47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些行业不仅是营收大户,更是技术创新的主阵地。
领军企业引领转型: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浙江有13家企业上榜。天能控股、蚂蚁科技、桐昆控股、浙江恒逸等企业位居榜单前列,其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均超过千亿。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如吉利控股(海外收入2775.39亿元)、荣盛控股(海外收入2190.94亿元)、万向集团(海外收入1084.67亿元),其海外营收占比均达总营收的1/3以上。此外,如华友控股、宁波均胜电子等企业,海外资产占比超过40%。
盈利空间承压,专利总数逆势增长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报告也揭示了企业面临的压力。2025浙江百强企业利润总额为5112.03亿元,较上年下降2.36%。平均资产利润率为5.12%,平均营收利润率为4.59%,分别较上年下降0.22和0.36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费用增加等多重因素共同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百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较上年下降了20.33%,平均研发投入为17.72亿元。报告分析,这与企业盈利下降、调整研发策略以及前期投入进入收获期等因素相关。然而,创新产出并未因此减弱,百强企业拥有的专利总数达到178180项,逆势增长11.11%,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超过2000项。其中,专利数以制造业为主,有65家企业,拥有专利137551项;蚂蚁科技集团(23550项)、吉利控股(18779项)、奥克斯集团(13468项)位列专利数量前三。在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榜单中,网易、蚂蚁科技、浙江大华、新华三等8家浙江企业上榜,体现了从“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转变迹象。
综合来看,庞大的产业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活跃的民营经济和深入的全球布局,构成了浙江企业行稳致远的坚实底座。(汪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