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首部针对特色水果的综合性保护法规表决通过 温州立法留住家乡的“柑”甜
“正式表决通过!”10月24日下午,温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温州市瓯柑保护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浙江首部针对特色水果的综合性保护法规,也是践行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的地方实践。
瓯柑是温州地方特色柑橘品种和重要文化符号,在温州有着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元明清时均被列为贡品。2006年12月2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瓯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市场竞争加剧,瓯柑产业面临生存空间萎缩、种质资源流失、品牌保护不足、文化传承乏力等问题。据统计,温州现有瓯柑栽培面积3.3万亩,年产量仅4.1万吨,年产值2.6亿元。
“瓯柑承载着温州人太多的情感,《条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保障作用,促进瓯柑的保护和发展。”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委员张胜海介绍,《条例》为瓯柑保护设置了“1+4”的制度支撑,旨在破解瓯柑种植区与种质资源保护、瓯柑产业链延伸不足、瓯柑文化传承发展瓶颈、瓯柑保护责任落实等难题,以6章39条规定为其发展“撑腰”。
发展瓯柑产业,首先要给予空间。《条例》提出分级分区保护机制,为瓯柑发展划定了保护红线。
保护千年名果,关键要锁定源头。《条例》聚焦种质资源保护,提出建立瓯柑种苗经营管理制度。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副主任宋洋举了个例子,瓯柑种苗被纳入农作物管理,要求严格按许可开展经营活动,完善品种登记制度。今后将在温州三垟湿地核心保护区建设瓯柑种质资源圃,通过生产档案可实现种苗全链条追溯。
目前,瓯柑发展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针对产业链延伸不足问题,《条例》明确了生产体系建设和品牌保护力度。从良种繁育认定、种植技术规范、病虫疫情防控机制、科研平台共建、公共区域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出规定,全面提升瓯柑产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有了制度守护,瓯柑今后不再是小众产业了。”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瓯柑传统加工非遗技艺传承人金益丰最近忙着开发瓯柑饼、柑儿文、瓯柑姜茶等产品,在他看来,从细分赛道挖掘瓯柑产业潜力,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据悉,该《条例》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记者 尤建明 汪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