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 徐松华:西班牙侨界的文胆智囊

  新华网浙江频道杭州3月29日电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是欧洲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侨团、欧洲侨团的“龙头组织”。其最主要的使命之一,即是维护和争取近百万旅欧华侨华人的合法、正当的权益。

  我们采访了欧华联会的徐松华先生,听到的是令人心灵震撼的故事。

  谦谦君子,侨界维权急先锋

  清秀,儒雅,文质彬彬,两鬓飞霜,谦谦君子风度,使我们不禁在徐先生递过来的名片上多扫了几遍: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首席副会长

  欧华联会维护合法权益工作组组长

  西班牙《华新报》总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美术教育特聘委员

  不错,眼前这位,就是被誉为“侨界的文胆智囊”的徐松华先生。

  1948年11月8日,徐松华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港头村,伯父和父亲分别于30年代和50年代出国到荷兰和西德谋生。尽管生活在华侨世家,但徐松华的生活道路却与青田这个著名侨乡的大多数旅欧侨胞不同。他不属于那种“穷则思变型”的出国“淘金者”,他是青田这片贫瘠的水土上养育出来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之一。在青田华侨中学,他是品学兼优的班长;1968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他被指派负责人民公社的小型水电站的筹建工作;1970年,他被作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的代表推荐上大学;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青田县文化馆担任美术干部,带出了一支在全国响当当的“画童队”。1984年出国后,他从最底层的走街小贩干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办起京园酒家和中贸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欧洲餐饮业和经贸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事业甫成,徐先生于1988年参加了当时西班牙唯一的华人社团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并从1998年起担任首席副会长。他根据华侨华人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维护华人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得到了协会老会长萧继銮和现任会长叶碎友以及全体理事的赞同和支持。

  1999年3月,由徐松华等先生起草的《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维护合法权利工作部条例》在欧华联会上获得通过,并倡议成立欧洲华侨华人合法权利保障基金会。从此,“两个维护”进一步成为整个欧洲侨界的口号,中国人旅居欧洲百年来,终于开始了以团体的力量、统一的声音、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新历程。

  无愧无畏,正气凛然护侨益

  90年代以来,旅西华侨华人人数剧增,难免鱼龙混杂,极少数人干起从偷盗到蒙面抢劫、绑票敲诈甚至行凶杀人的勾当,而且专向同胞下手。

  1992年春夏,马德里华人社会几乎每天都发生这类案件,惊惧惶恐的气氛笼罩了中国旅西侨界,几乎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雪上加霜,西班牙的排外势力利用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片面渲染,把整个旅西华人社会都说成是“黑社会”,西班牙警方也借此专对中国餐馆、店铺肆意搜查。一时间,中国人被搞得灰溜溜的,连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人指指戳戳。

  这时,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挺身而出。一封以西班牙四大华侨社团名义送呈冈萨雷斯首相并同时送交西班牙外交部、内政部、司法部、劳动部、卫生部和马德里市政府的信中指出:“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怪风:‘中国人都是黑社会’、‘中国人滚出去’的辱人之词到处可闻,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倍受歧视,我们的侨民在街上遭人冷眼,更令人心寒的是随之出现了一些歧视性措施,……当局和新闻媒介本着尊重事实、尊重人权的态度,把极个别的犯罪分子同广大奉公守法、勤劳善良的旅西华人区别开来。”信中强调,“几十年来,我们在西侨民绝大多数辛勤劳动,遵纪守法,为繁荣西班牙经济,增进两国了解,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中国饮食文化已成为西班牙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后,公开信敦促西班牙当局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广大旅西华侨的正当合法权益。

  在开展舆论宣传的同时,协会的会长和理事们将侨胞的利益放在首位,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立场坚定地与这类害群之马作斗争。每当案件发生,侨领们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身处何方,总是马上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协助使馆和警方破案。1992年8月,马德里一个9岁的华裔男孩被歹徒绑架并被勒索50万美元。男孩上有6个姐姐,是家里的独生子。由于受到威胁,连男孩的主要亲戚都被吓得不敢露面,在此关头,只有协会骨干们赶到受害人家中表示慰问——一边与绑匪对话,拖延时间,一边根据平时掌握的疑犯名单向警方提供线索,使此案顺利侦破。事后,警方主动会见了协会负责人,并从此开始建立了双方携手合作的渠道。

  1994年初,甘地亚镇发生一名华人罪犯杀害6名华侨的恶性惨案。协会针对当地媒体就此案所做的夸大其词的渲染报道《在马德里街头被松绑的中国大龙的疯狂》,立即以会长萧继銮先生的名义发表了《给西班牙ABC报纸社长的一封公开信》,指出:“我们坚信那篇文章的内容里充满了不公正的、以偏概全的、耸人听闻的报道。该报道实质上是在侮辱我们所有旅西中国人,以及全体中国人民。……像ABC这样一份有威信的报纸,不应该沦落到不值分文的耸人听闻的及不严肃的新闻报道的陷阱里。”该信还义正辞严地特别澄清:“极力鼓噪地肯定在旅西华人中存在有黑社会是言过其实的”,“新闻媒介从来没有向旅西中国人更正过错误的报道”。协会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有关方面反映广大侨胞的强烈呼声。1994年5月1日,胡锦涛副主席率团访问南美归国途径马德里时,协会负责人不失时机地反映了西班牙华侨社会治安因犯罪分子破坏而严重恶化的情况。5月23日,中国国际刑警抵西;6月23日,中国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工作组到达马德里,先后召开侨界座谈会并与西班牙内政、外交、警方广泛接触。7月初,西班牙华人社会又发生了两起蒙面抢劫案。在两国政府的紧密配合下,这些案件全部告破,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刑,其中一人虽有合法居留仍被遣返回国判刑,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气焰,人们的安全感大为增强。

  1995年11月和1996年2月,协会又主动与西班牙警方负责人会晤。徐先生作为协会的主要发言人,用事实阐明了西班牙华人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黑社会。双方还就携手打击流氓犯罪活动等问题进行商谈,在加深了解中消除隔阂与偏见。1998年,协会又三次与来自中国和国际刑警组织的官员交谈了意见,效果良好。

  经过协会一系列工作,当地华人社会的秩序开始趋于稳定,新闻媒介诽谤中国人的歪风也被有效制止。

  斗智斗勇拍案而起反歧视

  在人家的国土上,敢不敢大声疾呼“自己的权益”?这是摆在协会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1996年5月29日,徐松华刚从国内返回西班牙,儿子就向他讲起了刚刚发生的“陈永强事件”——当日凌晨一点,华侨陈永强在马德里市区因反抗非洲籍暴徒抢劫而被刺身亡。当时徐松华因旅途奔波已28小时没睡觉了。他顾不上休息,马上与侨领们商讨对策,一致决定举行示威游行表示强烈抗议,并随即向西班牙警方提出了申请。在接二连三的电话铃声间隙中,徐先生断断续续地打了几个盹,然后与其他侨领前往死难者家中进行了慰问。31日早上,徐松华还在睡梦中,就被协会翻译打来的电话惊醒,得悉警察局批复下午可以举行游行。徐松华马上与会长们电话联络,10点钟在自己的“东方商店”办公室开会,然后分头准备。徐松华满怀悲愤地奋笔疾书“我们要合法权益”、“我们要人身安全”。大家举起墨汁尚然淋漓的横幅和标语,向出事地点,也即西班牙国内最大的广场——西班牙广场进发。徐松华代表侨胞们发表了即席演说:“在马德里市中心,竟然屡屡发生抢劫事件,并且发展到杀人害命,不能不使人感到愤慨和痛心。中国侨民也是纳税人,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应一视同仁地受到当局保护。我们呼吁,全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恐怖犯罪,同时要求西班牙当局采取切实措施,严惩凶手,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随之,“反对恐怖”、“我们要安全”的口号声响彻云霄。这是中国人定居西班牙以来第一次这样的示威大游行,整个西班牙为之震动。各种媒介纷纷报道。当晚九点,两家电视台前来采访徐先生。十二点,徐松华才回到家中。当太太把几度凉热的饭菜端到他面前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这个餐馆老板已一整天没吃饭了。

  1998年2月,一家西班牙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以暴露黑社会内幕为名、实际上却是恶意丑化中国人的电影《黄泉》。他们挂羊头卖狗肉,打出“西中友好”、“表现旅西华人社会生活”的广告招募华人演员,当时有数十名不明底细的华人报了名。2月中旬,影片内容披露后,旅西华人社团一致认为,若对其拍摄听之任之,势必对旅西华侨华人的声誉和生计造成严重损害。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等16个侨团召开会议,决定展开联合抵制行动。首先,侨团全权委托徐松华先生起草致侨胞们的公开信,呼吁大家同心同德进行抗争。当夜,徐先生一边写,徐先生的儿子一边打字,又干了个通宵达旦。第二天,由叶碎友会长等侨胞将公开信进行了复印和散发。公开信在华人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华人打电话给该电影公司批评他们不要做损害中西友谊的蠢事;华人社会更是出现了兄姐劝弟妹、家长劝子女、工友劝工友、朋友劝朋友“不要参加这种有损华人形象的演员”的场面,“不能为金钱当汉奸”一时成了旅西华人社会的口头语。仅几天时间,被选中的37名华裔演员就有36名退出——第37个,再三动员还不肯退,侨团遂通过其父母反复做工作至最终退出——使该公司2月23日开镜的计划落空。

  一家西班牙媒体以《华人黑社会威胁电影制片公司拍电影,16侨团联合给华人施压》为题,发表了“华人黑社会干涉创作自由”一文。另一家报纸更以4个版面的篇幅,集中刊载他们搜集的1992年以来旅西华人社会发生的事件,“证实”旅西华人中存在“黑社会”。此事立即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为了自卫和澄清事实,在该制片公司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当晚,16侨团紧急向制片公司和新闻媒体散发了徐松华先生起草的致电影公司的公开信,阐述华人社会的原则立场:“事关旅西华人的声誉乃至生计大事,我们不会等闲视之。”同时提出双方进行对话。

  26日,16个侨团派出徐松华、叶继盛、徐孟斌、叶玉兰、陈惠康(台胞)、郑星珊等6名代表前往谈判。双方都请来律师赴会。在会谈中,侨团谈判代表之一徐松华先生指出:“影片中描述的剁手指、割耳朵等血淋淋的事情,请问在西班牙华人社会中发生过吗?!你们称中国人都是偷渡分子,这符合事实吗?你们的电影,不是与贵国政府首相的说法背道而驰吗?”制片公司则一再辩称《黄泉》纯属虚构,并强调艺术创作自由,双方唇枪舌剑激辩不已。

  为了不使《黄泉》夭折,制片公司别有用心地表示,剧本可作适当修改,并提出要和侨团就此发表联合声明。徐先生当即拒绝:“仅仅是初步交换了意见,而且剧本尚未修改,谈何联合声明?”谈判不欢而散。制片公司最后放出话来:“要不惜一切代价,即使请不到中国人,也要请日本人、菲律宾人、越南人把《黄泉》拍下去。”还将侨团告到法院。

  侨团则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一是将这场争论通告欧华联会和旅欧各国华人社团,并由欧华联会律师以法律程序致函欧盟和西班牙文化部,指出《黄泉》具有种族歧视的实质,建议欧盟冻结该电影公司以反对非法移民为幌子骗取的欧盟文化基金会资助资金;二是在马德里举行的“欧盟反种族歧视研讨会”上进行公开揭露;三是由侨团委托徐松华作为中国侨团的起诉人签署文件,向西班牙法院反诉《黄泉》反人权。为此,徐松华先生数度与欧盟官员对话和走上西班牙法庭。应该说,打官司,对于侨团并不是一步高棋,因为电影公司占尽天时地利,媒体等各个方面大都听他们的。在徐先生等侨领前去交涉时,电影公司有意无意地将我方代表引入挂有公司老板与国王、皇后握手的巨幅照片的会议室进行谈判,意欲给中国人一个下马威——拼到最后,这场官司成为一场从精神、毅力到智慧、财力的全面较量。但是,由于华裔演员的集体退出,《黄泉》虽有多处作了改动并偷偷搞了一年多终于在前不久出笼,但只是一部支离破碎、表演低劣的“烂片”;更由于侨界的联合抵制,《黄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每个地方只上映三天就不得不停映,许多地方一天只有三四名观众,只能草草收场,在票房上也亏得一塌糊涂。

  维权,更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去春以来,马德里市中心拉瓦皮斯区的“唐人街”中国餐馆和商店连续遭到团伙抢劫。这些歹徒大多是来自摩洛哥的非法移民。由于华商们大都对抢劫抱着“破财消灾”及害怕报复的态度自认倒霉忍气吞声,歹徒认定华人们都是软弱可欺之辈,致使这股针对华商的抢劫风潮愈演愈烈,有一天竟发生了8起抢劫案!仅六、七两个月华商被抢金额已高达1亿比塞塔(约合人民币680万元)。面对如此猖獗的暴行,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等侨团和侨领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冒着酷暑,连续在街头跑了十多天,摸清了基本情况。然后,于7月21日召开了有100多名华商代表参加的大会,向西政府和警察总署呈送了由徐松华先生起草的签名信,强烈要求西当局采取措施制止犯罪。

  徐松华先生在信中指出,拉瓦皮斯地区原来是吸毒者的聚集地,衰败不堪,自从华人不断搬进后才逐渐繁荣起来,税收也大幅增加。华商是勤劳和遵纪守法的,当局有义务为这些对西班牙繁荣做出贡献的纳税人提供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这些呼吁促成了29日在西班牙中央政府驻马德里大区特派员公署的会议厅举行的协调大会。西班牙中央政府特派员、国家警察总署和马德里市警察局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大会。会议还请来了摩洛哥驻西班牙大使、摩洛哥移民组织的代表等。会后,警察局增派了27个防暴警察24小时日夜巡逻。与此同时,侨团决定开展自卫反击,挑选了2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了保安队,配备了对讲机和棍棒等自卫武器,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治安网络。8月21日,有几个摩洛哥人在商业区一家酒吧中饮酒,看到有华人路过,便做出下流的动作。有人认出,这群人中就有前几天参与抢劫的歹徒。大家一面通知保安队,一面冲进酒吧。歹徒们还未来得及动手,就被及时赶到的保安队打倒。几分钟后,警察也赶到现场,将这几个歹徒拘捕。这次交锋,打击了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犯罪集团有所收敛,抢劫发案率已大幅下降。侨团还建立了维护安定及合法权益基金,以聘请律师、翻译和鼓励华商出庭作证。徐松华先生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清醒理智地指出,这种斗争,绝不是华人与摩洛哥人的矛盾,而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

  好逸恶劳的外国流氓和民族败类是不会轻易罢手的,维权之路也因此任重而道远。今年3月31日,又发生马德里侨胞徐志达在家中被华人流氓抢劫并被砍成重伤的案件。西班牙带有歧视和偏见的报纸尤其是《国家报》则趁机再次沉渣泛起,捕风捉影地捏造“中国黑手党”、“中国黑钱”、“中国地下黑网”等污蔑之词倒在广大旅西华侨华人头上。徐先生为此代表协会起草了《致西班牙“世界报”总编辑的公开信》进行谴责,并就此事在西班牙侨报《华新报》发起“为中国人正名”的专题讨论。

  人溺己溺侨胞境遇最关情

  维权,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为旅居海外的侨胞们办实事的工作。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也即人溺己溺的慈爱情怀以及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牛皮糖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不敢做也不可能做到实处的。徐松华先生就此“实话实说”:“华侨华人的事,华侨华人组织不出头,谁出头?反之,维权工作做好了,侨胞们真正感到侨团是在实实在在为自己办事,侨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过去,由于对华侨华人的误解和不良印象,许多警察抓华人时常常是抓住就打,华人挨了打也不敢吭声。1994年7月,有位华侨老太太被警察抓去,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徐松华闻讯后,立即与叶碎友等侨领前去探望,并起草抗议书,以协会名义递交给西班牙政府内政部和警察总署。结果,不仅这位老太太免除了所谓“扰乱社会治安要坐牢赔钱”的厄运,而且从此以后,警察再也不敢随意虐待华侨华人了。

  1999年,萨拉哥撒市华侨杨建平夜间在大街上行走时无辜遭猎枪袭击,额头嵌弹。徐松华立即起草了协会给萨市市长的抗议信:“中国人的头不是枪靶!”促使市政府加大调查力度,查明案件系四少年的恶作剧行为。

  合法的居留权和工作权,是事关旅外华侨华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协会对这一问题多年来“扭住不放”,一次又一次向西班牙当局提出:夫妻、家人团聚,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三年?为什么不能与其他国家侨民一视同仁?招工问题,中国人一年的定额是300人,这并不合理,只要符合条件并有担保人的,就应该不受限制。经协会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口号下长期努力,这两个问题都有松动和乐观的迹象:申请团聚和居留,现在不仅西班牙当局批复速度加快,而且从今年开始,协会已争取到官方第一次有了中文版的《外国人身份合法化行政手续指南》和申请表,为侨胞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招工,每年的定额已突破3000人,翻了10倍之巨。鉴于协会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协会被选为马德里大区、西班牙西班牙外国移民执委,西政府每年给予协会一定的补助。今年6月1日,协会又将和马德里移民协调员学校联合举行“中国移民社团研讨会”……协会的路正越走越宽。

  中餐业是旅西侨胞经营的主要产业。但90年代前期,由于西班牙经济衰退、当地排外思潮抬头、中餐馆数量已趋饱和。竞争激烈以及少数中国人行为不检等原因,中餐业一度由滑坡走向低迷。为重振华侨经济,协会组织探讨对策,并发放宣传资料,批评不正当竞争,要求提高烹调技术和服务质量、努力改善旅西华人社会形象。1995年,侨领们带头捐款,并分头到各餐馆募捐,第一次在电视台和主要报纸上为中餐业作广告,树立中餐美味可口、营养卫生、质优价廉、风行世界的形象。

  旅居西班牙的侨胞们大多数来自于祖国贫困山区,文化水准较低;而国内教授西班牙语的学校又极少,因此新侨胞赴西后面临的第一问题便是由于语言不通而无法立足。协会克服多方困难,开办了西文学校,15年来培养的侨胞学生数以千计,受到了侨胞和西班牙政府社会服务部、移民局的赞扬和肯定。1999年,协会又开始举办电脑学习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松华等侨领就这样为侨胞们的事业和利益奔波和奉献着。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徐松华先生年仅半百就两鬓飞霜。的确,侨团工作不仅要牺牲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常常要为各种活动自掏腰包贴进去大量的钱财,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误解性的风言风语。而一向任劳任怨的徐先生说:“重要的是,既然侨胞们相信我,我就应该义不容辞地为他们尽一份责任。也许,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传统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谈起维权之复杂悲壮,徐先生自嘲自己和同道者就像西班牙广场上著名的艺术雕像——唐吉诃德,是在挥舞一支细细的长矛与巨大的风车搏斗。的确,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年代。   (摘自《华声报》/作者:张润生、吴喻华)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