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 周洪泽:葡国侨界领头人

  新华网浙江频道杭州3月29日电 包括巴黎的《欧洲时报》在内,有好多报刊载文报道过周洪泽。那些文章称周洪泽是“忠厚的能人”、“谦和朴实的长者”,说他“少言辞,多实话”,却“很有感染力”……葡萄牙的华胞们证实说,他们的老侨领真是这样的。

  周洪泽是1958年出国去葡萄牙的。那年他27岁。

  出国创业,在他老家浙江省青田县港头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青田是侨乡,港头更是侨乡中的侨乡,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亲属或亲戚在欧洲。亲戚带亲戚,亲戚再带亲戚,“雪球”于是越滾越大。周洪泽家也是华侨世家,父辈中就有人去欧洲经商。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有什么理由不出去闯荡一番,却要守着贫穷呆在家里? 当然,所谓“闯荡一番”也不是做什么太轰轰烈烈的事,无非是凭一双手谋生,靠艰苦劳动赚钱,靠最大的节俭积攒资金,然后,选择中餐业作为发家之道——多年来,他的青田同乡们几乎都是走的这条“必由之路”。不过,即使是同样的路,周洪泽也想走得与别人稍有不同。

  他看到,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并不大,只有83万人,可是,旅居葡萄牙的华侨华人却有百分之七八十集中在这里,而且大多数都在做中餐业。为了避免“争饭吃”、“抢饭吃”,他没在里斯本“安营扎寨”,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外地,到西北部的波尔图创业,在那里开辟发展新的天地。 到波尔图不到两年,他开设了自己的首家餐馆,取了一个最质朴最能表达心迹的名字,叫“中国酒家”。这是当地最早的中餐馆之一。他认为,尽早创办餐馆,那怕规模小,资金少,营业额不大,在“战略”上却是可取的,因为有了自己的牌子和基地,有了业主身份,便可以贷款、雇工,从小到大地发展。很快地,他的“中国酒家”规模日益扩大,达到100多个座位,生意也日趋兴隆,成了波尔图颇具名声的大餐馆。以“中国酒家”的所得,他又开设了第二家,取名“金龙酒家”。尔后,又有了第三家……

  餐馆业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服务和信誉至关重要。周洪泽对此非常明白,他把顾客奉为上帝,向他们提供苏、粤、川、鲁等各种莱式,让他们不出波尔图就能吃到中国的“东南西北”。他立志把餐馆变成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让顾客领略到中国古典艺术的风韵。他还通过自己餐馆把中国人热情好客、忠厚诚实的形象展示给葡国人,为商不奸,价格合理,饭菜质量又好,新老顾客都感到满意,“回头率”很高。

  周洪泽很幸运,他的种种做法竟然引起了葡国领导人的注意,甚至声播葡国之外。葡国总理作出决空,给予“中国酒家”和“金龙酒家”嘉奖,特准免税25年,并颁给周洪泽“欧洲奖”。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慕名,也向他颁发了餐饮业方面的荣誉奖。

  进入八九十年代,周洪泽又向餐饮业以外的天地扩展,开办了五六家商店和贸易公司。他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生意场上,抓住商机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以炎黄子孙的深厚情感,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家乡的建设结合起来,大胆跨越,回身进入中国大市场。他还与西班牙华人实业家陈迪光合作,建起了跨国的中国贸易公司香港丰宇实业有限公司,由陈迪光任董事长,他任副董事长。他与陈迪光将“丰宇”的战略定向为中国,瞄准中国大市场,在绍兴、温州、丽水、杭州等地创办了一批制衣、电器仪表、卫生用品、化工生产企业。这一战略,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果。

  作为波尔图华侨社区的“元老派”, 周洪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新济贫,成了侨胞们的贴心人。他深知华侨华人在欧洲社会地位不高,创业更难,很有必要团结起来。在他和其他老华侨的多年努力下,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终于在1991年成立。他先后出任了副会长、会长,并兼任该会的分会——设在波尔图的北部协会会长。他尽自己之力,在这些岗位上默默为侨胞作贡献。他带领侨胞互济互助,克服困难,寻求发展。侨团被侨胞们视为“娘家”,从生活生计到创业大计,从经济发展到文化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周洪泽是浙江省第七、第八届政协的海外委员。在数十万浙江籍华侨中,有幸担任海外政协委员的只有四人,周洪泽不忘侨胞们的重托,努力充当海外侨胞与祖国家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年年坚持参加政协大会,认真反映侨胞的心声。他曾针对使欧洲华侨华人声誉受损的非法移民问题,与另一位欧洲侨领胡志光一道,多次与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商讨对策,并在葡、荷两国据理力争,伸张正义,维护了华侨华人权益。

  他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不但身体力行,还发动葡国侨胞为家乡赈灾、修路、兴办教育。他受到聘请担任了浙江、天津两省市的海外联谊会理事,并被丽水地区行署聘为“经济顾问”。 周洪泽有一个幸福的家。他的子女个个都是具有高等学历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专门人才 ,尤其是他的两个女儿,双双成了医学博士。这是他注重子女教育的结果,对此他有说不出的欣慰。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