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 青田3万农民从田间走进车间

  新华网浙江频道杭州5月21日电 编者按:浙江省农民收入大部分来自非农领域,所以抓农民增收,不跳出“三农”不行。青田县通过发展农村特色工业,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一直靠种田维持一家人生活的青田县吴坑乡石洞村村民黄贤桥,自从进入村里的一家钮扣加工厂,由农民变成工人后,每月至少可以拿到700多元的工资,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由于青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而农民又不易筹措发展效益农业所需的资金,因而直接走进生产车间当技术工人,成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据不完全统计,青田县像黄贤桥这样从田间走进车间的农民共有3万多人。

  青田县以七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鞋革、石雕、矿产、机械和外贸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使特色工业有效地充当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与此同时,青田建立了贫困地区人才培训基地,分别在腊口、仁庄等地定期举办服装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了各种实用技术,为他们从事工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该县温溪镇,近年来经过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壮大,已经有鞋革、机械、电器等大小200余家企业,使当地及附近贵岙、小舟山等地1万多农民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从事鞋革、电器等生产加工。山口镇目前有个体石雕加工企业580家,目前在全镇的14000多人中,已有2000多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专门从事石雕加工。鹤城、腊口、船寮、东源等乡镇发展外贸服装、木制品、机械电器、阀门、活性炭等产业,吸纳了1万多农村劳动力。

  在腊口、祯埠等一些地方,从事工业生产加工成了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仅有1084人口的祯埠乡岭下村,共有26家螺丝刀加工厂,全村有40%以上的人从事螺丝刀加工。农户陈忠新说,他一家4口人以前种地一年有四五千元收入算是十分不错了,而现在全家人进入工厂从事螺丝刀加工,一年少说也有两三万元的经济收入。(据《浙江日报》/卢俊和 杨广 孙成岩)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