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沈锡权 > 神州采风 我的联系电话:0571-87052030   E-mail:sxqzjfs@sina.com
 
江浙子弟满天山
(边疆万里行小分队稿件)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8日电 (记者 沈锡权 徐玉长 李晓玲)东海之滨,西部边陲,祖国改革开放的这条“红线”使两地民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联系紧密。新疆天山南北,一批批自发来自东部沿海江浙一带的人们在
此安营扎寨,投资经商,他们已成为活跃当地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打破小农经济藩篱的江浙一带农民以敢背井离乡,勇闯天下开辟市场而闻名于世。据了解,目前光浙江省就有300多万人到省外经商办厂。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没有市场,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记者在新疆各地采访时发现,从阿拉山口到吐鲁番盆地,从南疆的和田、库尔勒到北疆的伊犁、阿勒泰,从祖国“日落最迟”的喀什地区到平沙万顷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天山南北的每一个生机盎然的绿洲城镇、每一条风沙漫漫的黄尘古道,到处都留下江浙商人的匆匆步履。自治区工商局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现在活跃在新疆各地的江浙商人有近20万人,光在乌鲁木齐、伊犁两地经商的浙江人就有近7万。

  今天,自发西进开发市场的江浙人已完成了从手扛肩挑的剃头挑子、货郎担、皮鞋摊到集装箱、货运专列的过渡。每天,数百辆满载着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服装等轻工业品的货车穿过星星峡进入新疆,一列装载着20车皮义乌等地小商品的货运专列准时从杭州艮山门站启动驶向数千公里外的乌鲁木齐。

  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一大批来自浙江温州的商人在这里开电器公司,开舞厅酒店。据了解,目前在库尔勒光“温州餐厅”就有10多家,在这个城市大商场的服装柜台里,多数都是浙江人在承包经营。在市中心楼兰宾馆旁边的一家“温州餐厅”里,来自浙江苍南县的黄光绸说,80年代初刚来时他在库尔勒做印刷品和服装生意,后来看到到这儿来经商的内地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南方人越来越多,因汉餐馆少遇到吃饭不便的问题,索性转头做起了餐饮生意。现在,他的生猛海鲜,不光汉族人喜欢吃,其他各个少数民族同胞也开始来光顾。小餐馆经常云集全国各地、各民族同胞,成为他们谈论生意经、交流市场信息的“集散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家小旅馆,来自江苏的店主人丁根宝对记者说:“做生意就要敢于去那些尚未开发的市场空白点,越是偏远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竞争不激烈的地方,往往发财的机会更多。就看你吃不吃得起苦、有没有这种胆量和眼光。”

  江浙商人的到来,给玉门关以西的边疆地区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春风”,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了这批市场经济的传播者,新疆各地一个个当年的自由市场“空白点”逐渐变成了欣欣向荣的集贸区。如今漫步新崛起乌鲁木齐的华凌市场、伊犁的中亚商贸城、和田的玉器一条街、霍城的义乌小商品城等当地赫赫有名的商品市场,熙熙攘攘中听到更多的却是吴地乡音。在乌鲁木齐火车站旁边,由当年的17个温州、义乌小生意人的“旅馆市场”发展起来的新疆商贸城,而今已成为拥有4000多个摊位的西部最大市场,浙江人占了一半以上的摊位。

  光这一个市场,一年上交给当地政府的税收近5000万元,占乌鲁木齐市年国税总量的十六分之一左右。一位新疆社科院的同志说,西域大漠荒原的市场开发和经济发展,也洒下江浙子弟的斑斑汗迹。

  江浙商人西进创业还促进了东西部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土尔尕特口岸,许多苏杭商人通过喀什商人拿到中亚的丝绸,喀什的维吾尔族商人伊达利奇在与苏杭一带商人做生意过程中结成朋友,最近到杭州去办了一个丝绸公司;在霍尔果斯口岸的边贸市场,摆摊设点售货的江浙人与充当翻译的维吾尔、哈萨克族经纪人成了实质上的“利益共同体”;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旁边近年新开张的清真餐馆里,越来越多的出现学会市场经济本领寻找致富路的维吾尔等新疆各族兄弟的面孔。

  二十世纪末改革开放的时代为祖国东西部各族人民架起了有形与无形的民间自发进行经济交流的“桥梁”。闻名中外的丝绸古道上,没有悠悠驼铃,仍现昔日繁荣。(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