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沈锡权 > 神州采风 我的联系电话:0571-87052030   E-mail:sxqzjfs@sina.com
 
丝绸之路出现千年“轮回”现象
(边疆万里行小分队稿件)
新华社乌鲁木齐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8日电 (记者 沈锡权 徐玉长 李晓玲)记者最近在我国西部采访时发现,在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古道上,茧丝绸贸易依然兴旺,然而这种传统商品的古今流向却恰恰相反。

  人们还记得汉唐时期我国古人开辟的“丝绸之路”情景:一支支装载着苏杭一带生产的丝绸的驼队,从当时的长安出发,出阳关、玉门关,经西域各国到达喀什(古称疏勒)后继续西行,远涉万里一直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

  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记者在这里耳闻目睹到的却是与当时截然相反的情形:一车车蚕茧、生丝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通过口岸进入丝路古城喀什,在南疆库尔勒装上火车,沿亚欧大陆桥进入阳关以东地区,源源运往中国内地,一直到达有“丝绸之府”之称的苏、杭地区。

  “古丝绸之路上出现货物‘倒流’,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特有新现象”,喀什地区外经贸局党委书记古丽巴汗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边境口岸的开放,中亚各国与我们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但茧丝绸交易还是个“重头戏”,如在喀什进口货物中,主要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茧丝进口要占到总量的40~50%左右。这些入境的茧丝全部运往苏杭一带加工。

  她说,一千多年我们的古人传过去的种桑养蚕技术已在中西亚各国生根开花,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两个国家如今盛产蚕丝,但他们加工能力有限。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我国苏杭一带,种桑养蚕比以前减少了,丝绸加工业、制衣业却越来越发达,需要大量的原料。

  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我国西部吐尔尕特口岸是这条“新丝绸之路”的入境口之一。光今年一至七月份,从这个口岸已进来了2540吨蚕茧和生丝,价值203万美元。该口岸的海关关长于志力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的茧丝交易已形成畅通无阻的产供销“一条龙”:中亚的茧丝一到口岸,就被预先联系好的喀什商贩接过去,而与喀什商贩保持业务关系的江浙一带商人又从他们手里接走货物,逶迤向东运往苏杭的丝绸公司。(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