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沈锡权 > 实话农村 我的联系电话:0571-87052030   E-mail:sxqzjfs@sina.com
 
躁动的田野 空前的调整
杭州 2001-2-15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沈锡权 胡宏伟)沐着和风,古越大地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对善吃“头口水”的浙江农民来说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全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2200多万亩农田第一次完全由老百姓自己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在“种田”这个千年不变的命题上,浙江农民又会有什么“创世纪”的大手笔?

  记者在绍兴县农村采访时发现,这里进行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以及“多种什么、少种什么”的简单置换,却是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调整、政府投入农业的调整、农民做法的调整、干部思路的调整------在内的“田野总动员”。

  这样一组数字简述绍兴县农村发展状况:县财政收入已连续多年超过十亿元,去年农民人均收入5300元,90%以上农民“洗脚上田”务工经商,全县农业用地42万亩,大田38万亩,有承包面积10亩以上的种养殖大户1771户,近年来,这个县的100%的定购粮任务由种粮大户完成。县里预计,今年用于种经济作物与养殖业的粮田调整面积将达到45%。

  刚到绍兴县,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件新鲜事: 县里10天前刚成立了“农民土地信托中心”,农民个人承包田的使用权,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同县土管、农业等有关部门一起成立的这个“中心”来签约,以“入土地股分红”形式委托这个中介机构来经营自己土地的使用权。“中心”通过农业信息网以及当地报纸上登载土地使用权转包信息,向种养大户、工商业主“招商”。

  绍兴县政府一位干部说,这样做使土地流转时经营大户就不需要同农户一家一户签约,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问题,“如果把农民种地搞规模经营比作炒股,我们农业、土地等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就是证监会,给他们发布信息,规范‘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盘活。”

  绍兴县此举使县、乡镇、村三级可以“联网”搞返租倒包,突破了原来土地使用权仅仅限于村一级内部搞活的界限,使县一级形成了一个土地使用权流通市场。短短几天,全县已经有5000亩农民承包地到“土地信托中心”受托。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的柯桥镇新风村的全村农民,将所有人均仅三分的200亩口粮田交给县土地信托中心,由当地一家热电公司投资500万元搞无公害大米、大棚蔬菜生产。世世代代靠耕种谋生的绍兴农民,在逐步完成工业化之后,对土地的依恋感越来越淡。

  由于绍兴县宽松的土地使用政策,许多工商业主、种养大户纷纷携资承包土地搞种养。优质资本正频频涌向这里的农田。绍兴县目前已有65家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领域,总投资额超过2亿元,平均每家360万元。最远的有来自上海的一家运输企业。一些企业直接就从原来的行业转过来搞现代农业开发。 最近,又有原来在邻县种小西瓜的三门县大户张伟清到绍兴搞农业投资,搭起了148亩种植大棚。

  已成为工商业从业者、只承包不种的“假农民”们逐渐退出土地,新一代的“真农民”正在迅速崛起。
绍兴县农业局长葛美芳说:“农业的文章怎么做,结构怎么调,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讲关键是土地使用权的调整。没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就形不成规模,就无法让资本注入到农田上来,没有资本技术汇集就无法搞反季节栽培的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就不可能搞工厂化和取得高效益。高效益农业肯定是设施农业。如果本次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没有在土地问题上突破,这调整也很难突破,效益农业、现代化农业也很难实现。”

  一年之计在于春。往年每到这个时候,绍兴县农业干部忙着开沟排水、施肥,发布春花作物生长情况信息,以及农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的准备,被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农用物资)先行”。 而今年,县里却既没有召开“春耕备耕现场会”,也没有下指标、“抓生产”的动静,而是在忙着“调整思路”:

  思路一:邀集种粮大户、工商业主商讨全县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问题。鼓励农技人员抓技术培训、搞技术承包,从头学起去适应市场需求,搞好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

  思路二:全县定10个效益农业点,主要搞大棚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以及稻田养虾、鱼和湖蟹等项目,千家万户农民是没法抓的,只有以点带面、抓纲契领,“纲”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专业特色村、种养大户,通过提升“点”来推广“面”,这是为农服务做法的调整;

  思路三:去年,县、镇、村三级用于农业补助资金2亿多元,其中光县财政投入就达6800万元,用在收割机、水稻抛秧技术推广等种粮为主的农业设施、设备上。今年绝大部分农业补助资金将向高效农业倾斜,重点支持无公害大米、蔬菜基地,大户搞设施农业的,联栋大棚10亩以上、单栋大棚30亩以上的,政府将补助50%,这样重点支持的目的是使农民看到政策的导向,引导农民积极搞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经营。这是“农业用钱的调整”------

  县里上上下下的农业干部还纷纷表述了这样的担忧:“调整结构后,我们的压力更大了。原来很简单,开一个大会,提出要推广的粮食当家品种,搞好种子、农药化肥供应,就可以了。虽然抓得很累,但不难,总的说是轻车熟路了。现在,放开搞了,我们反而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没底。抓什么?你备什么种子呢?有那么多新作物、新品种,不再是简单的几个粮食品种了。”

  发展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流,种粮大户怎么办? 在绍兴县安昌镇九墩村,当地优秀种粮大户沈泉淼似乎显得很从容,他家里早稻种子早就备好,收割机、抛秧机、拖拉机等各种农用机械齐全,随时可以整装出发,至于农药化肥农膜等春耕物资,照他的话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假如明天下地,今天就可以用拖拉机去拉过来”,好象“万事齐备,只待农时”。

  对于眼下轰轰烈烈的结构调整,沈泉淼坦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农业结构调整又不是‘刮风’,种粮也可以走市场化道路。我今年的100多亩水稻已经同县里的粮食企业签了订单,搞得好每亩可净挣400块钱。我的优势是省工省时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已经投入30多万资金的先进粮食生产设备,我又何必舍长求短、非要跟着别人‘一窝蜂’的去种瓜种菜、养鱼养蟹?只要有技术、懂经营,种啥养啥都能赚到钱。”

  告别沈泉淼,回望宁绍平原,好一片五彩缤纷、充满躁动的田野!(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