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 > 记者个人主页 > 沈锡权 > 经济观察 我的联系电话:0571-87052030   E-mail:sxqzjfs@sina.com
 
八方“龙井”涌进杭城
1997-4-10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8日电(记者 沈锡权)清明时节,正是“江南一绝”龙井新茶上市的旺季。古城杭州大街小巷清香醉人,“现炒现卖龙井茶”吆喝声不绝于耳,引无数中外游人驻足品新茗,解囊买春茶。
然而,细心的游客不久便会发现,品种繁多、在杭州市面上登台亮相的龙井茶,标明“产地杭州”的“西湖龙井”寥寥无几,更多的却是来自富阳、桐庐、新昌、龙游等浙江省内各县的“浙江龙井”。据统计,清明前后杭州市场上龙井新茶日销售量为100担(5000公斤)左右,而真正杭州本地产的“西湖龙井”却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获悉,“龙井茶”如今已非杭州人的专利,“茶叶大省”浙江有60多个县(市)生产龙井茶,年产量近6000吨,内中属杭州本地产的仅500吨。大量的外地龙井纷纷挤进杭城市场,对老牌的“西湖龙井”构成量的包围和咄咄逼人的质的攻势,打破“西湖龙井”一枝独秀的局面。新昌县茶农成群结队地挑着当地名茶“大佛龙井”,浩浩荡荡涌进杭城,并在杭州曲院风荷江南名石苑内挂牌开设“大佛茶庄”,公然垒起阵地对“西湖龙井”提出挑战。

  对于这种“八方龙井逐鹿杭城”现象,浙江省内茶业界、新闻界等各方有关人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龙井茶是原产杭州的传统名品,历史渊源悠久,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品种及工艺优势使它拥有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现在这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龙井大战”,使一些地方产的质量低劣、工艺落后的茶叶混斥其间“挂起羊头”参与竞争,会导致龙井茶质量、声誉下降,甚至使这个传统名牌产品走向没落。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西龙”、“浙龙”虽非同根生,但随着茶园科学的管理、土壤的改善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两者的色、香 、味、形越来越相似,可谓“孪生兄弟”。况龙井茶作为一种商品,它最终是走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在品牌与产品质量之间,消费者更需要的是质量。没有竞争就没有提高和发展,在杭州城里能“引狼入室”让各地龙井来与“西湖龙井”一比高低,且竞争结果总是让消费者和茶农得到实惠,这种竞争又何乐而不为?如果经过了一番优胜劣汰,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诸如“嵊州龙井”、“富阳龙井”、“新昌龙井”等“浙江龙井”的质量超过了土生土长的、“正宗”的“西湖龙井”,为何又不能在市场上取而代之呢?

  记者又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各地通过削减大宗茶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以龙井茶为主的各种名优茶,使名茶占据“半壁江山”,一度处于低谷的茶叶经济迅速回升,面积产量年年减,收入产值年年增。近三年就在这“一增一减”中,每年给茶农们口袋里多装了两亿多元,“卖茶难”呼声逐渐消匿。遍布浙江各地山野的“龙井茶”,实际上已成了这个省茶叶产业走高效、集约化道路的“龙头茶”。(完)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