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浙江频道 > 新闻追踪 > 关于壁垒
近期新闻热点跟踪
围甲冠军看新湖
拥有李昌镐、马晓春、俞斌等超一流豪华阵容的新湖队逐鹿纹枰,一句话我不夺冠谁夺冠!
更多报道请点击

浙江劳模
“工作着是美丽的”,让我们为劳动喝彩,为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喝彩。
更多报道请点击

绿城能赢球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绿城现在是,球队实力差,伤兵黄牌一箩筐,老瓦又被罚,都这样了绿城能赢球吗?
更多报道请点击
  返回主页
 
宁波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重重壁垒。例如,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已达118项,其中部分标准竟比国际标准还严格几倍。宁波红茶因农药残留较高,去年下半年起已被全面停止向欧盟出口,绿茶进入国外市场也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方式在逐步接纳现代化生产技术,并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可观效益的同时,也深受化肥、农药、生物激素等的负面影响,致使我国农产品因含有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超过进口国标准限量,而被拒之门外。

  农药残留超标 导致茶叶出口受阻

  茶叶是宁波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主要分布在余姚、鄞州一带,近年来因农药残留超标导致出口受阻。宁波出口茶叶除存在颗粒条索粗松、茎梗朴片多、汤色欠清、叶片碎等外观问题外,不少茶叶理化指标中的水分、灰分含量及重金属指标的铅含量超出国际标准。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首要原因在于茶农缺乏绿色意识。在余姚一些盛产茶叶的地区,极少有茶农知道国外绿色壁垒,也极少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四明山区一位茶农坦言,同样对茶叶螨虫的防治,低残留农药比高残留农药价格高出近10倍,而宁波出口的茶叶又都是低档货,在国外市场根本卖不出好价钱,因此他们不愿花大量的钱去使用低残留农药。

  确实,宁波茶农在种植、采摘茶叶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名茶”上,因为这些名茶面向国内市场,目前国内绿色指标远不如国际上来得严格;倒是一些生长较老、大众化的茶叶,占据了绝大部分出口市场。这些大路货低档茶叶,降低了宁波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统计,2000年出口茶叶平均每公斤价格约1.20美元,2001年已下降到每公斤1.05至1.10美元之间。

  此外,宁波上百家茶叶加工企业中,绝大多数防治污染的水平很低,没有树立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无公害观念,申报绿色产品或有机产品标志的企业寥寥无几,无法冲破国外绿色壁垒。

  发展无公害茶园须加大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冲破国外绿色壁垒,关键在于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在茶叶生产企业管理方面,广泛推广国际化质量认证体系;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方面,推广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迅速建立实施农药残留监督控制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污染;同时农林部门可与技术部门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

  相关背景: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起因于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绿色壁垒日趋全球化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纯生物农药应对绿色壁垒

  前不久,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专门防治茶叶虫害的纯“活体微生物农药”在“武大绿洲茶园”问世,这种新型的纯生物农药将有效缓解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冲击问题。

  为改变茶叶出口量下降的现状,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病毒研究所和湖北武大绿洲生物公司开发研制的纯生物农药,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倡导使用的最有毒力和最安全的昆虫杆状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复合而成,运用了人工制造“虫瘟”以毒攻毒的全新杀虫概念,让病毒直接进入害虫的肠胃道与中肠细胞结合复制,使其染病中毒迅速死亡。日前,农业部已批准在全国有机茶基地推广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据《宁波日报》/张燕 杨琼)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