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要论
会议议程(草案)
工作报告
代表名单
新华社快讯
媒体关注
视频新闻
新华社记者眼中的浙江
代表专访
近新届党代会闻回顾
十届党代会以来四年回顾
浙江党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浙江频道 >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特别专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为加快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德江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浙江现代化建设。

  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党的十五大的要求,是全省4400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浙江跨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战胜频繁自然灾害,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在调整和改革中奋发进取的五年;是顺利完成“八五”计划,全面实施“九五”计划,经济总量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办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五年。

  ——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提前三年实现翻三番。1998年预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505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粮食生产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山区、海洋开发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五个一批”企业,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商贸、旅游、金融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环境保护逐步加强。

  ——改革开放有了新突破。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大力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活力增强,城乡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多数国有中小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以及大部分乡镇企业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杭州等四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取得进展。商品市场规模扩大、辐射力增强,要素市场继续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计划、投资、价格和流通等改革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和机构改革逐步推进。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购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利用外资规模扩大、结构明显改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初步形成多层面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多数地区提前达到小康,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贫困县基本脱贫。预计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1993年增长28.8%和26.2%。市场繁荣,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特别是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储蓄大幅度增加,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宣传舆论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路线教育和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教兴省战略意识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理论、文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创造了一批优秀精神产品,新建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设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深入开展,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在支持地方建设特别是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作出依法治省的决策,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地方立法步伐加快,依法监督取得成效。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得到重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有了新的进展。统一战线工作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基层民主逐步扩大。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斗争取得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邓小平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加强。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和县以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成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结构改善,整体素质提高。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重点集体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和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发展壮大,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开展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推行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驻浙部队、武警官兵和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兄弟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与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向所有为浙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浙江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够理想,结构性、素质性、机制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在某些方面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在拉大。对外开放、科技教育、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生态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矛盾比较突出。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人民群众还不满意。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够强;对有些工作,抓落实、求实效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不够,值得认真总结反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应当放到我省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浙江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由资源贫乏的经济小省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转变,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取向改革起步早,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温饱到小康并开始向富裕转变,城乡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二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从浙江省情出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一是从农村改革起步,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形成了比较符合浙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结构。二是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城乡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从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起步,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商品流通网络,造就一支宏大的经营者队伍,推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较好地解决了浙江资源不足与产品市场空间狭小的矛盾,形成了原材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四是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联动发展,并依托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大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区块式、多样化的区域特色经济。五是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社会化投入和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必须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好浙江的事情,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把中央的政策与浙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坚持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不照搬;坚持求真务实,少说多做不张扬;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实践,允许试,允许看,及时总结完善,敢于创新不争论。

  (2)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是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最佳结合点,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省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正确途径。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要顺势应时,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推进城市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镇发展重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体系、有序推进,走出一条有浙江特色的城市化路子。大城市的发展重点是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中等城市的发展重点是扩大要素集聚规模,发挥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是强化规划,提高建设水平,有条件的要积极发展成中等城市和中心镇。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现代交通、信息联结一体,功能互补的大中小城市网络群。在市政公共设施、土地使用、劳动力合理流动、户籍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和机制。重视城镇的个性化和开放式发展,强调发展的内涵和质量,注重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良好结合。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以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为依托,以交通运输大通道为主轴线,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集约开发,梯度推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高度重视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做到对贫困山区的扶持政策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加快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进一步推进山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把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贫困乡镇基本脱贫。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经济意识,实施科技兴海,加大海洋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资源加工业和海洋运输业,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深水枢纽港的作用,加快杭州湾和沿海重点港口建设,完善集疏运系统,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群,改善海岛基础设施条件,使海洋经济成为我省跨世纪发展新的增长点。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现代化建设中日益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必须更加重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整体规划,同步实施。环境保护要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基本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明显提高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优美环境。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资源,努力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健全气象、水文、防汛等服务体系,做好防御与减轻灾害的工作。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老龄事业。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再创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解决我省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必须紧密结合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大胆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经济,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壮大城乡集体经济。进一步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并加强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发展混合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管理。

  国有和城乡集体企业改革,是我省今后改革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努力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到转换经营机制上来,并同企业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继续推进“抓大放小”,鼓励兼并,规范破产,推动大中型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头,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提高经营的集约化水平,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灵活配置资源,加快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小企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发挥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和提高商品市场,大力培育要素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金融业和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推进投融资体制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的营运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企业为主体,把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使我省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营造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关键设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多更好地扩大利用外资,探索新的国际融资方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大财团来浙投资。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努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充分发挥杭宁温等沿海开放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重点地加快开发区和保税区建设,使其成为我省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国际贸易和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充分发挥各级外贸公司作用的同时,将外商投资企业、自营进出口企业作为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体和私营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各类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大经贸格局。做好外事、外宣工作,努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呼应上海,面向全国,充分发挥浙江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与各省市区的联合和合作,吸引省外优势企业到浙江投资,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我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必须把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现代教育体系,使我省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科技先导,推进技术创新。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必须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大杭州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力度,扶持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在浙科研院所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技术中介,培育技术市场,强化科技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建立高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依托,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深化科研院所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转变成科工贸经济实体,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创办多种所有制科技型企业。切实做好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

  坚持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强化素质教育,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巩固“双基”教育成果,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的比重。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并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讲究师德,为人师表。

  加快人才培养,开发人才资源。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科教兴省最终要立足于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制定和实施全省人才培养和开发规划,培养造就一批跨世纪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更多地吸纳国内外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办好人才市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进一步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科技、教育经费,确保对科技教育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研究制定有利于增加全社会对科技教育投入的政策,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投入体系。调整投入结构,集中资金保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和浙江省文化发展规划,把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坚持男女平等的国策,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重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探索思想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文明言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和交通秩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加强科普宣传,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弘扬伟大抗洪精神。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教育人、鼓舞人。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自觉服从大局,服从整体;提倡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尚,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发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向解放军学习,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弘扬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敢于夺取新的胜利。

  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生动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新闻出版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重视理论研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创作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反映浙江特色的优秀精神产品,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人、艺术名家。以城市为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培育健康、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以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工作,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条件,提高城乡人民健康水平。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改革。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事业单位增强自我发展的活力,努力探索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文化事业发展路子。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业。

  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

  (六)努力推进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我省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有步骤地推进依法治省,把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活动和管理,逐步纳入法治的轨道。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作用,保证其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切实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立法程序,改进立法方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性法规。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监督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重要情况通报制度、调研视察制度、重大问题民主协商制度、意见建议反馈制度等,真正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实施之中,使政协成为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发挥人才智力集中、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从浙江实际出发,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重视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

  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以及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省的重点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各级政府都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行政规章,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推进司法改革,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实施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惩治司法腐败。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使群众自觉守法并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社会和经济行为,推动依法治省的顺利实施。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结果,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和村务、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多种有效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压制民主、强迫命令等错误行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好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加强教育管理,善于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认真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及时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领导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确保一方平安。继续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打击走私,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支持驻浙部队建设。

  三、在跨世纪发展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浙江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加强党的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十五大的主题,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上来。以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兴起理论学习新高潮。

  理想和信念至关重要。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用整风精神,认真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解决好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和信念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认真学习经济、科技、金融、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自觉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保持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承受、抵御各种风险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经受住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有一个好的学风。进一步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坚持完善干部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工作中的绝对化,以及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言行不一的不良学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核心问题是领导班子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领导集体。

  建设好领导班子,首要的是选配好“一把手”。各级党委必须十分重视对党政正职的培养选拔,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把政治上成熟、能够驾驭全局、坚持民主集中制、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推上主要领导岗位。在选配好“一把手”的同时,重视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素质。改变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在增强团结、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重大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团结是党的生命,是党性、觉悟、能力、品质的集中体现,维护团结是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凝聚力的关键。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自觉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规范行为、处理矛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对领导班子中出现的问题,上级组织要及时帮助解决,不要回避矛盾。对经过帮助教育仍然闹不团结的,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不能贻误工作。

  (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必须按照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视野,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那些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决不能提拔。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严格管理,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在实践中接受磨炼、增长才干。坚持育用结合,动态管理,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后备干部队伍。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

  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克服用人选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制度保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行竞争上岗选任机关中层干部,实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探索和完善干部考核方法,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干部离退休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

  切实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政治纪律,增强党性观念,反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反对形式主义、虚假浮夸;坚持深入基层摸实情、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坚持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反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坚持艰苦奋斗、克己自律,反对奢侈浪费、以权谋私。各级党政机关要形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力行清廉、开拓进取的氛围,鼓励干事的,批评混事的,处理捣蛋的,惩治腐败的,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农村和企业为重点,分类指导,探索创新,整体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乡镇党委“六好”建设和村党支部“五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育一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强镇强村。认真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教育整顿工作,使乡镇村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继续加大后进乡镇、后进村整顿力度,争取经过三年努力,使后进乡镇村面貌有明显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抓乡镇、带村厂”的工作格局。

  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四个有”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和监督、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改组、联合、兼并中,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改进活动方式,切实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中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大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在各类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机关、学校、街道和其他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都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活力,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深入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抓好党员集中轮训,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在市、县试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普遍实行乡镇党代会代表活动制度。积极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广大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体现时代要求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扎扎实实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理想信念动摇,党的宗旨和纪律观念淡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现象任其蔓延泛滥,不仅会毁掉一大批干部,而且还会亡党亡国。这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浙江经济要上去,各项事业要发展,必须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治党不严,腐败不除,民心不平,社会不稳,经济也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锲而不舍,坚决遏制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净干事,既善于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能够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廉洁自律方面率先垂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认真执行关于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八项规定”,切实管好分管地区、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有影响的大要案,不管涉及到谁,都要毫不含糊地查,坚决排除干扰,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决不手软。要爱护干部,对犯了错误的干部也要立足于帮助和挽救。继续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纠风工作的成果。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违反责任制要求的领导集体和领导人员,必须追究责任。加强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健全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和实行干部诫勉制度、组织考核反馈制度和干部使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实施有效监督。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解决体制、机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抵御和消除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执纪执法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带入新世纪,是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迎难而上而不可无所作为。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频道主页 浙江省情 浙江焦点网谈 新闻追踪 冰点调查 政府网群 浙江知名企业论坛 服务广场 连载 社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本次大会全程直播由浙江省电信公司杭州分公司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