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6日电 当许多人还在讨论中国入世后,我国农业所面对的冲击与挑战时,浙江的农民却以实际行动,走出国门,抢滩国际市场,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早在中国入世前,浙江的一些农民就带着技术、资金或是良种走出国门,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和公司进行合作。继今年年初,几位种葡萄的金华农民漂洋过海到乌拉圭,与当地公司进行合作,签署了十五年的葡萄种植合作协议后。在今年上半年,从浙江嵊州又传来消息,该市一位农民带着当地十一位种田能手到马来西亚,承包了九万六千亩水田,在最初种下的三千亩水稻目前已丰收在望,该农民还打算把我国的杂交稻种子带到马来西亚,以提高水稻产量。一时间,浙江的农民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农业开发和合作。浙江兴起一股农民出国“淘金”热。
中国的“香菇之乡”、“蜜桔之乡”、“杨梅之乡”、“杭白菊之乡”······,一大批由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农产品之乡,使浙江的农业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农业市场逐步向国外开放时,浙江的农业正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面对入世竞争。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入世后,浙江农业机遇大于挑战。浙江的农业应抓住中国入世这一契机,从农业的管理体制、产业化进程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努力推动农业战略升级,改善农产品的贸易环境及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率先走出国门的浙江农民为浙江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拉开序幕。(据《中国新闻网》/吴少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