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19日电 截至3月,绍兴市商业银行完成了募股2亿元的初期工作,比原计划提早了整一年。应对“入世”挑战,市商业银行已悄然开始了“强筋壮骨”的准备。
一年的募股经历,绍兴市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由冷转热的大悲大喜。
绍兴市商业银行组建于1997年,是由市财政局及市区多家绩优企业共同出资参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募股前有1.005亿元股本金。由于募股前其资本充足率达不到人行所要求的8%,必须增资扩股,以确保各项业务的拓展,并强
化金融市场竞争力。
为此,去年1月,绍兴市商行出台“股本金扩募资料”,定向募股2个亿元,开始与本市经营状况优良的企业频频接触。然而,意外的是,尽管商行主动出击,资本一直摆出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至去年8月中旬,虽有本市的20家企业达成了初步的认股意向,但实际到位资金仅0.45亿元,只占意向资金总额的22.5%。
金融界某领导分析,绍兴市商行甫遇资本冷脸,根本原因在于其政府控股的特殊身份,政策面因素不明朗。同时,该行近年来为化解风险,内部股东分红率停留在4~5%的水平,比贷款
利率8%还低,对本性逐利的资本吸引力并不大。
总之,资本让商行坐了个“冷板凳”。但这一冷清的募股计划在去年9月后迅速升温,资本“变脸”成趋之若鹜之势,众多企业纷纷前来入股,一时间,商行“三千宠爱集一身”,募股行动进展迅速,到年底时,入募资金飚升到1.8亿元,入股款已初步到位的企业共10家。若算上未来将并入该行的原绍兴信托投资公司部分股本金,已超过最初定下的2亿元。这比原定两年完成的计划提早了一年,而且还婉拒了后来的众多大企业。
商行募股由冷到热的奥秘何在呢?通过采访各方人士,记者了解到:第一,是加入WTO的“利好”对金融界的触动。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作为一块巨大的“蛋糕”摆在世界面前,外资银行对其虎视耽耽,而外资进入中国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设分支机构,二是参股中国国内银行。由于前者要5年后方可实现,再加上严格的监管手续,故外资为抢占市场,更青睐于后一种,如目前上海、南京等地的商业银行均有外资参股。而绍兴这块土地也不会平静很久了。
同时,在对WTO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家看到了参股商行是一个运作资本的好机会。如上虞某企业老总意欲参股9000万,但因募股资金已满未能如愿。
他说:“将钱投入到金融业是个明智选择,可实现产业资本运作与金融资本运作‘花开并蒂’。何况我们今天不抢着参股,将来外资舞起资本大旗,与本地银行‘交火’后,我们仍要面对金融业的‘脑震荡’。”当然市商业银行的骄人业绩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目光。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在全国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0位,本身的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而且,原先追逐短期效益的投资者,在证券等领域惨遭“滑铁卢”,造成巨额资金被套,促使一部分人转而投资金融业,绍兴商行募股正好为这些投资者提供了机遇。
(据《天天商报》/余万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