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与WTO》专题 > 专家观点
 
中国入世浙江经济发展更快官员企业家学者三方谈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9日电 日前,浙江省的一些官员企业家学者就中国入世表示:浙江经济将发展更快。

  钟山(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入世给浙江省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了新机遇。在外经贸工作上,要实现几个新突破: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继续支持扩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确定一批重点商品。继续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扶持政策,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探索引资新方式。

  ——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要把集体、私营企业推向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加工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参与国际分工。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就“万向”而言,加入WTO后对汽车零部件的冲击首当其冲,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完全有可能为更多的国外整车企业配套。

  一家企业有没有做好“入世”准备,不仅要看它有没有与国际市场挂钩,还要看其“经营链条”有没有与各种要素市场相衔接。近几年来,万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外企业并购,已经建立了国际营销网络,与国外相关企业和国内整车企业都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这就是万向与国外企业竞争的筹码。

  企业应该勇敢地面对WTO的条款约束。作为企业,不能只考虑“防守”,而要打“防守反击”,强化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

  冯根生(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董事长):中药是中国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不同于其它行业可能会碰到知识产权纠纷。目前,有的国家对中国产的当归、黄芪等21种药材实行进口限制。中国这些药材的平均价格比他们产的要便宜20%。与他们竞争,我们不怕。

  当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要提高中药自身的现代化。中药应该是世界与我们接轨,但营销手段、管理还要向国外的大公司学习。

  赖存理 (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副所长、教授):入世后,我省的出口增长将快于进口增长,但不同行业增长幅度并不均衡。入世5年内获益较大的是服装业、纺织业、皮革制品业、畜牧业、养殖业、食品业;获益较小的为稻麦、棉花以外的种植业、林业、渔业、纸和文教用品、化工、建筑业、商业;受损失较小的为稻米、糖业、木材加工和家具业、金属制品、机械、电气机械、电子通讯设备、石油加工、服务业;受损失较大的是小麦、棉花种植、羊毛、汽车、汽配业、仪器仪表业。

  中国入世浙江对策之主动进攻才能胜利

  陈励君(浙江华日集团董事长):我们已经不容选择地站在了加入WTO的门槛边。浙江企业机制灵活,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产品不少,这肯定能在入世后争得一时之利。

  华日给自己的定位也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生产性企业,加入WTO后,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制冷行业以强大的研发功能而著名的“卖技术”的头脑企业。

  章国经(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伴随入世,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会越来越快,跨国彩电企业挟技术、管理、资本优势会再度来抢占市场。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数字电视正以超出人们预想的速度发展,2006年,数字电视在美国将全面替代模拟电视,我们继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后,杭州、成都、青岛等大中城市相继试播数字电视,中央电视台2003年在第一套节目中也将进行数字化传送节目,这些都表明数字电视时代离我们不远了。为迎接这个时代,数源科技早在7年前就致力于相关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应该说面对WTO,我们的产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马云(阿里巴巴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我从不认为WTO是洪水猛兽,相反,国外企业进来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大胆地跨出去。“打出去”、“主动进攻”才是对付WTO最好的方法。

  勤劳敢拼的温州人早早凭双脚走遍了世界各地,早早地将浙江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因而在21世纪,对浙江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WTO=浙江精神+网络———通过网络,他们能在全球更快速、更有效地寻找到自己的买家。

  说到底,WTO带进中国的不是洋产品也不是滚滚资金,而是进一步开放的信号,一种全新的经济观念。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外的市场基本上已分割完毕,现在要重新对市场进行分割,结构要重新进行调配,这是最好的机遇,因为全世界的汽车竞争相当激烈。质量竞争、价格竞争,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但价格越来越低。
我们一定要抓住入世这个机会,在市场重新分割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太贪,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

  吴敏(通策房产集团的总裁助理):入世以后房价肯定要上涨,因为入世后大量外企、外资机构的进入,他们办公、生产、居住都要房子,这就意味着大中城市的中高档房产需求增加,价格也相应上涨。但同时,老百姓所关注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价格倒不会飞涨。(据《浙江经济报》/ 高坚 宗贺)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