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7日电 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把自己磨炼成一个真正的、深深植根于中国并又熟悉国际惯例的国际化人才,这才是我们在入世的大背景下所应该采取的行动。
11月25日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做客《对话》,并同北大国际MBA学生共聚一堂,就中国入世后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究竟要向什么方向努力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更看重本土人才
在《对话》录制现场,主持人王利芬就人才的流动过程中最近争得特别激烈的话题,即海归派和本土派之争,向龙永图先生发问。这里所指的本土人才主要是在国内学习和工作的人。海归派是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人,不止是留学,还要有工作经验。
龙永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两种人才都很优秀。从中国的现状看,更多的还是需要本土派的人才。因为中国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海归派毕竟太少,不可能满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人才的需求。如果希望仅仅寄在海归派注入中国的各个大企业,或者是大的政府机构的话,从数量上就不现实,而且不可能根本地改变中国的人才结构和人才素质。他说:“我觉得我们还要立足于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我认为海归派也是很优秀的人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认为我们中国更需要的是怎样加强提高我们本土派的素质问题。而且,海归派和本土派应该有一个相互学习的问题,作为本土派应该加强规则的意识,加强竞争的意识,加强职业道德的意识。”
接着他评价了海归派的作用:“海归派能成为一个桥梁,这种桥梁的作用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但是以后中国自己的人才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职业道德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分不出什么海归派和本土派了。”
龙永图特别强调:“中国要走出去,确实需要很多国际性的人才,但是我们从整体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讲,我们大规模走出去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认为当前最抢手的问题,就是怎么固本强身,把我们发展起来,立足我们中国的本土,培养中国第一流的人才。”
{B}用人之道在于知人{/B}
在入世后国际化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用好人才?央视《对话》主持人与龙永图有以下一番生动的对话:主持人:您挑人是不是爱挑和您一样的人?
龙永图:不一样,我希望挑和我不太一样的人。我曾经有位秘书,当时我选他当秘书的时候,全场哗然,因为大家认为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当秘书的。
主持人:怎么会这样说?
龙永图:因为在中国许多人的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的,讲话很少,做事很谨慎,对领导非常体贴入微。一般都是这样子。
主持人:这些不好吗?
龙永图:这应该是做秘书的基本条件,但是我选的秘书,处事完全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他从来不会照顾人,我每次和他出国,都是我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我说今天这项工作是不是安排在九点,他说九点半,等我一查,十次有九次我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选人的时候离不开当时的背景,我是在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他的,当时我由于谈判的压力,脾气非常暴躁,再加上我刚才讲的,我喜欢吃辣椒,所以,我当时脾气很大。
主持人:大到什么程度呀?
龙永图: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不说。但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心肠是好的。我每次回到房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到我的房间来,因为他们怕来挨我骂。只有这位后来要当我秘书的人,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而且坐到我的房间就翘起腿,讲今天他听到什么了,哪个人说你那句话讲得不一定对。而且他从来不叫我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有时候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我骂得一塌糊涂,但是他最大的优点,经骂,无论怎么骂,他五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哪个说法不太对。我觉得这人很少见,后来我仔细观察,他是一个学者型的人物,对很多事情,他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比如说,我最喜欢自然风景,他和我一起开车到最好的雪山顶上,他坐车上抽烟,对外面的自然风景没有感触,但是他对世贸的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我们谈判班子其他的人都说,他像是一个WTO的传教士,见到人就说入世的事情。他就有这种执著的精神。所以我觉得我在特定的情况下,当我脾气那么暴躁的情况下,而且在我当时很难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老兄很重要。而且我发现这个人,他虽然有很多毛病,但是他有一条,他从来不在我面前搬弄是非,从来不说谈判班子任何人的坏话。我对说坏话和搬弄是非的人最痛恨,他从来不这样。我知道有些人一直在整他,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那几个人的坏话。所以我就觉得,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情况之下,我是要找一个像他这样的秘书。
主持人:听说他是一个博士。
龙永图:是啊,后来成博士了。我觉得他的承受能力很强,他能够伴随我度过一个最困难的时间。后来我们谈判成功以后,我很快把他送走了,因为我觉得他的长处已经不在这儿了。有时,我找文件找不到,我主持世贸谈判,全世界各国,很多的经济学杂志,很多的学者都给我寄那些书,寄他们的材料,有些材料我应该马上看到的,他一个人在那儿看、记。有时候我一看是很重要的材料,我说你为什么不给我看,他说他感兴趣。所以,后来中美谈判成功之后,我的脾气也好多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
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做某件事情适合,但是换一个时间,同样一个人,他可能不适合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我认为一个人有时候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要太敏感,这样一个团队精神比较容易建立。因为人与人之间如果太敏感,太琢磨人的话就不行。所以我的一位领导讲,你多琢磨事,少琢磨人,真正建一个好的团队,不要总想别人的缺点,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我用人非常看中的一点。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再能干,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做不成事情。所以,你在今天讲人才开发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一个的人也许很能干,但是如果形成团队,我认为更重要,特别对我们中国人应该是这样的。
观众:加入WTO之后,我们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当今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下,人才大量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龙永图:最关键的因素是要形成一个人才自由流动的一个机制。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并不是缺乏人才,我们的人才多得很,现在就是我们的很多人没有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上去。说老实话,我们过去机关里面或者企业里面,很多人大家觉得他能力不强,并不是他能力不强,而是他从毕业分配那一天起就被分配到一个他最不适合的岗位上去,这一辈子就把他坑了。而没有一个流动的机制,确实葬送了他的一生。实际上他换一个岗位,也许他会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入世后人才不会跑光
有观众提出,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高薪挖走很多国有企业的重要职员,他们可能现有的薪酬跟外资企业可以给他们的薪酬差距很大,拿这个引诱我们。怎么去面对?
龙永图:外国人都在问我们,你们中国准备好了吗?我说我们今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因为你们拖了我们15年我们才进来的,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23年前就开始了,我们已经准备了23年。如果我们中国今天没有这样一些新的观念,没有像你们在座的这样一些新的人才,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今天的结果。我们之所以有信心来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就是因为我们经过23年的努力,特别是最近1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从观念上或从体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完全像有些人讲是不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我们中国的政府机构人才全部跑光,不会跑光的,我有很大的信心。
在谈到入世后,人才竞争带来的金钱的诱惑时,龙永图说:“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我认为钱当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我只穿两套西装,并不需要更多的西装,我只需要五条领带,有一百条领带又怎么样?我有自己的事业,政府给了我这样大的舞台,在政府机构里面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在国外谈判,我代表中国。我常常跟我们的谈判代表讲,我说有几个人有机会坐在中国的牌子后面代表中国讲话,这是用千金买不下来的东西!”
在《对话》演播现场,自称是来自山沟的乡巴佬龙永图先生,回忆起当年他刚从贵州到北京时闹的笑话:“我第一次在北京喝啤酒,第一次在北京喝汽水,当时喝汽水,我觉得简直像喝了毒药一样,当时花一毛钱买了汽水,怎么能丢掉,无论如何也要喝下。”
主持人:我个人觉得您从贵州山区走到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原动力是您的爱国精神,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龙永图:爱国也不是抽象的,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尊重自己的领导。所以你在和国外谈判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每次和外国人谈到我们农业的问题时候我都会很激动。因为我知道我们农村人是多么的苦。所以我和他们谈判的时候,我在山区所经历的那些过程一直使我不能忘记。我并不是要表现出我一种所谓爱国心来,但我认为总是有种东西深埋在心里,非常根深蒂固。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龙永图先生不论谈任何话题,其实所有的话题都和一个话题相连,就是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感。每一次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都来自于我们心底的共鸣。(据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