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与WTO》专题 > 专家观点
 
绍兴中药业能否冲破“绿色壁垒”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19日电 有人误以为中国跨入WTO的大门,对中药产业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其实不然。虽然随着“入世”后出口条件的放宽,中药出口的机遇大增,然而,由于国际上特别看重中药的“绿色”标准,对中药的成分、质量等标准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中药行业同样面临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瓶颈”。那么,绍兴的中药产业能否借加入WTO的东风,冲破这个“绿色壁垒”,大步进入国际市场?

  绍兴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章国金认为,目前中药出口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制约:一是部分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中药成品的质量不高;二是一些中药饮片加工技术陈旧,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三是由于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我国生产的中药难以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因此,中药产业要有大的突破,制定中药的国际化和绿色标准,推进加工技术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为应对“入世”的挑战,绍兴市一些中药企业纷纷换“汤”换“药”,掀起了一场中药现代化改革。

  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在发展金荞麦的基础上, 准备在浙江省内大面积发展前胡、白术等中药材种植,在栽培品种、管理技术、农药指数等方面予以严格控制,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同时着手对公司的7个车间进行GMP改造。不久前,该公司还与德国的马博士集团有了“亲密接触”,打算以合作方式出口产品。

  浙江亚东制药公司今年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投资额占当年赢利的三分之一多。目前,“亚东制药”已跻身全国中成药50强,并通过国家GMP认证,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

  另外,新昌制药厂、新光药业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也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提升产品档次,以迎接入世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绍兴中药要冲破“绿色壁垒”走出国门,实行GMP认证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还必须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同时,先人一步实现中药材、中药饮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增强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突破丸、散、膏、丹、汤的传统加工方法,在高效、快速、微量化、给药便利、便于贮藏携带等方面下工夫已势在必行。 (据《绍兴日报》/裘浙锋)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