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与WTO》专题 > 新华笔记
 
中国WTO图书热过头了 3000多种书籍大多相互雷同

  WTO的东风似乎一夜之间吹到了图书市场,有关WTO的图书、光盘可谓遍地开花,目前北京图书市场上至少有200种左右WTO书籍,甚至还有媒体报道国内有关WTO的图书已达到3700种,远高于美国的几百种和日本的几十种,可能比全世界的WTO书籍加起来还多。

  近日,记者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WTO专柜前看到了不少买书的顾客,大家都对书店开辟专柜表示欢迎。顾客高先生说,现在中国入世了,感觉自己急需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不过翻来翻去发现有的书内容一般,无非一些历史回顾、法规原文,还有些书内容明显雷同。

  记者还分别从国家图书馆、王府井新华书店、西单北京图书大厦调查了WTO图书的相关情况,在国图的中文典藏库数据库中有126种图书的书名中含有“WTO”,有74种图书书名含有“入世”;王府井新华书店有155种图书书名含有“WTO”,其中67种都是今年新出版的,还有65种图书书名含有“入世”;西单北京图书大厦有157种图书书名含有“WTO”,79种图书书名含有“入世”。有关图书从业人员还告诉记者,事实上有的图书书名中虽然不带“入世”和“WTO”,但是其实内容也差不多,这样的书就难以统计在内了。而销售方面,顾客购买的图书大都集中在几种比较权威的部门和专家编撰的那几本,不少内容没有新意的书很难售出。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李飞认为,WTO书籍的热闹首先说明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说明读者确实急需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书商的行动正是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但是从出版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来说,图书的品种虽多,但内容大多局限在WTO基本知识、专家分析对策、成果发布等几方面,很多书明显有拼凑的迹象,可以看出出版商、书商都在围着热点问题转,但是相互缺乏沟通,以致造成了热点过热,盲目发展。“目前的图书都是入世前出版的,其分析只是预测性的,而下一步市场则更需要深入研究、针对各种影响讨论如何应对的图书”。

  WTO热和WTO虚热  

  据有心人统计,目前国内已出版有关WTO的书籍3700多种。据说这不但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出版的同类书籍都多,而且很可能多于全世界之总和。

  按说正值中国加入WTO的特殊时期,多出一些相关的书籍也是常理,而且应该算是好事。可是当多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无论如何都有些过分,好事里边隐藏着不那么好的成分。

  据某媒体调查,在记者“目击”到的有关WTO书籍中,约50%是介绍中国入世历程,30%左右在泛泛地谈论入世对中国的影响,10%左右谈论关税壁垒,只有5%谈到相关法规。如果这个比例可以大致推及到全部3700种书籍,则“泛泛”之作将达到3000种之多。而在余下的数百种真正谈及WTO的书籍中,抄袭、翻制之作又占相当比例,那么真正有内容、有观点、对读者真正有用的书,能有几本呢?

  中国加入WTO,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无疑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入世不是一次百米赛跑,冲刺一完就是胜利。它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的资格审查,通过了审查,只是有了走上跑道的资格,开始了艰苦的、漫长的比赛。中国之所以和WTO各成员方之间进行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除了个别特殊因素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尚没有在国内形成一套与WTO规则相符的市场经济体系和规则,在未来的WTO赛场上,我们还有太多规则需要学习,有太多“毛病”需要改正。

  在这种特殊的时刻,在中国已经入世,竞赛已经开始的情况下,我们的图书出版业还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回味入世过程的艰难和入世成功的快乐中,从反面证明着我们不但没有做好应对WTO的准备,而且连为应对WTO做准备的心理准备都没有做好。这种把入世看做胜利、看做大功告成的心理,阻碍着我们为已经到来的WTO做好扎实的准备,同时也掩盖着因准备不足而存在的隐患。

  加入WTO,意味着我们将在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我们的经济。它要求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成熟、理性的思维,才能应对得当。可是从与股票热、房地产热、网络热直至这次的WTO热相伴而生的虚热来看,我们离这样的成熟还差得很远。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真的“WTO了”,一切就真的开始了。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北京青年报/杨涛 张天蔚)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