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与WTO》专题 > 新华笔记
 
别拿入世“吓唬”老百姓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4日电 WTO是一个大而专的题目,有限的空间很难将它写全、写透,即使用几十版的篇幅进行报道。而在WTO丰富的内容中,老百姓最关心的不就是入世后上哪儿看病、进口车是不是便宜得人人都买得起、电影院里都得放进口大片、非得学成十八般武艺才能找到工作等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儿吗。了解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短时间内,究竟有什么会巨变、什么会渐变、什么会不变。

  如果您读完了全文,能说一句“原来是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太阳底下少有新事,有了新事也不一定都能做成新闻。好不容易逮着个WTO,没有哪家媒体会白白放过这个难得的炒作机会。炒就炒呗,可有人炒着炒着就离了谱,什么“汽车5折就能买”,什么“彩电便宜得可以在卫生间也摆一台”,什么“人人兜里都揣着几份洋保险”……听着怎么都有点儿“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味道。事情真有那么美妙吗?

  另一个极端是危言耸听。两名权威媒体的记者在11月13日的一篇通讯中写道:“今天一早,退休在家的侯老师和往常一样,来到某某小区社区活动室参加英语培训。入世的喜讯更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她说:‘学点儿外语,可以教小孙子。不会外语将来连工作都不好找。’”瞧这位退休教师被媒体渲染的“入世的喜讯”给吓的,仿佛入世之后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一个大活人,如果没有十八般武艺就甭想在中国找饭吃了。事情真有那么严重吗?

  事情如果真有那么美妙,或者那么严重,老百姓早就该陷入大喜大悲的两难境地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奇地平静——早在11月10日之前,10月22日,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说过,“其实在今年9月,中国就已经在实质上加入了世贸;11月份在多哈举行的世贸会议,将从政治上解决中国入世问题”。9月也好,11月也罢,老百姓该干吗还干吗,既没有因此而一步登天,也没有被当头一记闷棍打入冷宫。

  稍稍理智一点儿的媒体,开始给老百姓算一笔账,说中国入世后将使国民生产总值提高2.94个百分点,带来近1200万个就业机会,并详细列举了哪些行业将减少多少岗位,那些行业将新增多少岗位。仔细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变化,无非是传统的、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将大量裁人,新兴的、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将大量要人,这不正好符合这些年来中国因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吗?原来在入世之前,我们早就在作着入世的准备(如果连一丁点儿基础都没有,世贸组织根本就不会考虑中国的入世要求),这个过程远非一日之功,那么在入世之后,中国将发生的必然也会是一个渐变过程,同样也绝非一日之功。

  评价一个政府的业绩主要有两项指标,第一是就业,第二是税收。中国政府要在这两个方面作出成绩,就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克服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才能从全球化经济竞争与协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赢得中国应有的国际分工利益。只有政府先入世了,政府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了,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入世和老百姓生活、工作的入世营造一个开放而活跃的大环境。政府能不急吗?

  先把WTO涉及的轻重缓急弄清楚再说,别动不动就拿入世后的“光明前景”或“曲折道路”“吓唬”老百姓。 (洪范)

 

   

Copyright © 2000-200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通讯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网浙江频道主编信箱:zhejiang@xinhuanet.com
webmaster:zhejiang@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