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19日电 3月9日,贝塔斯曼集团中国华东地区总裁艾科先生给浙江省新华书店传来了一份新的合作意向书。3天前,“贝塔斯曼在线”(BOL)总经理柯子范也专程来杭会晤了省新华书店的主要负责人。此时,距离两家的第一次“牵手”正好一年半。双方如此频繁的接触,为的是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版集团、第三大传媒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自从1995年以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就开始为自己设计着一件华美的“唐装”,让图书的销售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是它一直拥有的一个数字化梦想。
唱“重头戏”的是以网络购书为特征的“贝塔斯曼在线”,但它遇到了难题:书源信息匮乏。50多年来,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图书俱乐部一直以少品种、多复本、高折扣的模式经营着畅销书,拥有的图书品种不过7000多种,中文类图书仅几百种,单靠这些有限的信息源开展网络购书,显然难以为继。“贝塔斯曼”焦急地物色着合作者,从其在中国的大本营上海到北京、广东、江苏……踏破铁鞋,最后来到浙江,终于柳暗花明。
当“贝塔斯曼在线”的负责人看到浙江省新华书店规范完整的标准书目库时,喜出望外。他轻按鼠标,就走入了一家浩瀚的“网上书城”。在这里,全国560多家出版社、28万余个品种的最新出版物历历在目,封面、作者、出版社、书号,甚至书本的“身长”、“体重”,全部有了标准信息化的记录,32个检测“指标”一目了然。有了这样标准的书目库,不仅对最近5年国内所有新书的出版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可以直接与网络对接。
2001年年初,“贝塔斯曼在线”正式运营,打出了“10万品种图书”的招牌,浙江省新华书店也由此跨出了与国际大公司“共舞”的第一个漂亮的舞步。
有人为省新华书店忧虑,认为这是一着险棋,最终会丧失自己的地盘,被国际大公司一口吞掉。对此,总经理周立伟十分自信:“是双赢”。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加入WTO之后,以往擅长在长江、黄河里游泳的中国企业入海了,三五年之后还将进入公海,进入国际市场的公共规则之中。参与国际化竞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为我所用,经受风浪。
如何抵达“双赢”的彼岸?浙江省新华书店的探索充满了启示意义:省新华书店提供“贝塔斯曼在线”图书信息,同时“贝塔斯曼在线”的网上图书定单必须从省新华书店出货。掌握了信息与货源两头,也就占据了主动权。
领舞的实力在于不可取代的先发优势。首先是信息资源优势。浙江省新华书店一直延续着积累信息的一个做法:向全国所有出版社购买所有的新书样本,至今已建立了一个容纳28万个品种的数字化标准书目库,在全国同行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市场大“棋盘”上,省新华书店早在几年前就有预见性地布好了自己的“棋局”。
浙江省新华书店独特的本土市场优势,对于外来户“贝塔斯曼”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年多的合作中,双方都看到了美好的前途。今后,“贝塔斯曼在线”希冀与省新华书店的合作扩展至音像制品,而艾科先生考虑得更广泛、深远一些,书友会及其服务中心的合作等都已在酝酿之中。(据《浙江日报》/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