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徐小洲

探索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

精彩观点
1
作为传媒院校的负责人,您怎么看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作为传媒院校的负责人,您怎么看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9378
在我看来,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体不得不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我有三个方面想法:  
首先,如何认识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驱动,一是媒体生产力的大解放,二是人的自主性的大解放,三是社会效益的大提升。网络时代使得信息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给接收者,使得信息的载体在客观上被改变。可以说驱动媒体融合的原始动力是市场。有了技术,市场会自然地找到消费者,消费者又被市场推动着。在此基础上,媒体生产力的解放又促使人的自主性得到大解放。  
其次,如何做好前瞻性的谋划。第一是要把握大势,媒体生产者、媒体政策制定者要掌握技术的发展,不能再停留在修修补补的时代,与其打补丁不如搭建包容性更大的平台;第二是要素整合,至少对关键要素有所把握,在要素整合的过程中了解媒体要素到底是什么;第三是整体推动,媒体融合要做好要整体性推进。  
再次,如何推进全面创新。全面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经营创新等。
1
浙江传媒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对于培养未来的融媒体人才有哪些布局和举措?
浙江传媒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对于培养未来的融媒体人才有哪些布局和举措?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9377
媒体融合发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人才好不好,我们的人才能不能够支撑发展,能不能推动发展,能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这个问题没做好,终究是缺乏竞争力。  
长期以来,浙传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教学方面,浙传正在做一些特色化探索。比如浙传的特色飘萍班,设置了一些融媒体有关的课题;还有实验班,新媒体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学院主动联系起来,探索融媒体时代创新型人才、拔尖性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产教融合方面,运行智能媒体研究院,承担许多项目,这些项目有老师做,也有研究生、本科生去做,在研究中成长,在探究中成长。如进一步跟全媒体中心合作,包括跟媒体机构合作,把课堂和实践一线的距离拉近,甚至无缝对接。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把一线人才引进学校,引进课堂,有全职的、兼职的,同时也努力把学生送到一线。  
浙传在媒体融合人才培养上,一个方面主动去调适本科专业,加大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整合,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经过比较科学的论证,统一思想,及时调整一些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推出一些新的特色专业,同时把媒体融合人才的培养向研究生层次延伸。  
在媒体融合的大浪潮中,浙传在思考如何形成一种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怎样推动更专业更有高度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融合,甚至通过我校的研究和教学,能够推动全媒体时代,推动它的生产、传播,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
1
成立华策电影学院等举措是否表明浙江传媒学院探索泛媒体之路?学校创新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成立华策电影学院等举措是否表明浙江传媒学院探索泛媒体之路?学校创新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9375
办学涉及到办学定位问题,浙传要守牢底色,筑牢原有根基,立足传媒行业,这一点不会放弃。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浙传要推陈出新,不在于是或不是,而在是不是有基础、有必要,是不是可延伸,是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此外,还要看社会是不是有需求,包括研发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是存在的,大学一定要去适应它,不能固守原来,要根据需求拓展新的地方。  
成立华策电影学院是一种新的尝试,肯定会碰到矛盾和问题,因为它是多元复合主体来办学校,就如同炒菜,本来是自己炒,如今有其他人来放调料,会有乱的感觉,但我们要让它形成一种新模式,让多种力量、多种资源发挥能量,这是我们要去找的一种方向。  
华策电影学院是一个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的改革试点。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让我们觉得很刺激、很兴奋、带来动力的东西。比如说课程改革,原来也有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探索把国内外更先进的课程内容、方法引入课堂,这是以前没试过的。对新旧模式进行对比,结果是新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效果更好。再如说资源整合。教育需要以一定的资源为基础,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空间资源、政策资源等,各项资源都处于比较好状态,教育之树就能长得更好。这四大资源相比以前更加丰厚。就政策资源来说,混改让我们更有自主权了;就空间资源来说,我们在桐乡有了更大的地盘,造了更好的教学楼;就财力资源来说,浙传和华策共同都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支撑它的发展;就人力资源来说,我们引进了更好的师资,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国外,不仅针对中国市场,还对标国际,助力我们民族复兴,文化走出国门。  
对于浙江传媒学院的未来发展,我认为要以一种改革、创新的态度去面对,要以能力增强的态度去面对,要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去面对,以面向现代化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我们的视觉就会更加丰富,视野也更宽了。
1
浙江传媒学院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创业学院,您对传媒学生创业有怎样的建议?
浙江传媒学院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创业学院,您对传媒学生创业有怎样的建议?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9376
给学生的第一个建议是:想清楚。创业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失败了,你怎么办?要好好想想;要想清楚成功、创业的要素是什么?你是否具备这些要素;想清楚你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多少?你所有的东西是不是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是否能脱颖而出?你对市场了解多少,对行业了解多少,对竞争了解多少,内部和外部环境有没有多想一点?  
第二个建议是:想明白了就要扎扎实实地干,要进入市场融入市场,在市场中搏击。创业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它从知识、从概念到行动到实践,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转化了你就创业了,不转化谈不上创业。如果你真的要创业,你的地盘应该是在市场,要在市场里全身心去做,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美丽的蓝图上,要扎扎实实去做。  
同时,希望教师要有准备,包括思想准备、课程准备、市场准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创业教育不只是教赚钱,不只是教谋生之道,浙传的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创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第二要让学生知道,创业不仅有商业创业,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创业,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都可以创业。教育者应该有个很好的团队,能够帮助学生创业,教师能力地提升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创新创业的时代,创业教育应该纳入通识教育的范畴。  
浙传鼓励让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素质得以提升,认识更加全面,能力得以增强,这是浙传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浙江省政协委员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政协委员

0100700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